中美關係跌至谷底,南海爭議亦未見緩和。兩國國防部長將於新加坡見面前夕,美參謀長鄧福德公開批評習近平違及承諾,未有停止在南海的軍事化行動,呼籲各國採取集體行動,追究中國的責任。有學者認為,在中美貿易談判僵持之下,其他國家未必會響應。(文宇晴 報道)
美國署理國防部長沙納漢(Patrick Shanahan)展開一周亞洲之旅,本周六( 6月1日)將出席新加坡的亞洲安全會議(即「香格里拉對話」)並發表演說,預料他會與出席同一場合的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見面,屆時可能會談及到南海問題。
沙納漢啟程前往印尼訪問時表示,美國不能忽視中國日益增加的軍事實力,希望尋找雙方可合作的領域,但強調兩國的貿易談判應與軍會談分開對待。
沙納漢說︰我們可以有非常坦率對話,圍繞竊取知識產權或南海軍事化,與貿易議題是分開的。
然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Joseph Dunford)在當地時間周三(29日),出席一個智庫論壇時批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違背了2016年向時任總統奧巴馬表示「中國不會將南海島礁軍事化」的承諾,即使目前中國在南海島礁的建設已經放緩,但是島礁上卻見到不少軍事化設施,認為是「島礁已經發展到可為中國提供軍事能力的程度」,顯示中方沒有遵守承諾。
鄧福德說︰現在我們看到3公里長的飛機跑道、彈藥庫以至部署常規導彈的防禦能力及航空能力等,所以中方顯然違反承諾。
鄧福德強調,他不是建議要採取軍事行動回應,呼籲國際社會採取集體行動,執行國際法,向違反國際規範和標準的國家追究責任,以防日後再發生類似的違規行為。
台灣的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分析,由於目前華盛頓與北京貿易爭議尚無化解跡象,未來發展前景不明,同時亦波及南海相關國家,因此各國對於任何涉及美中雙邊互動議題都保持觀望態度,不願去淌渾水。
張競說︰美國在南海商業航運未受實質影響前提下,高舉航行自由旗幟號召南海爭議各國跟進,共同挑戰北京。但各方考慮南海行為準則協商過程已有進展,自然就無意與美國配合,以免破壞談判氛圍另生枝節。
此外,中美除了南海問題發生磨擦外,貿易糾紛也持續升溫。中國繼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借助官媒預告,中國或會以「稀土」作為王牌抗衡美國之後,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周四(30日)在記者會上,沒有正面回應中方是否正考慮禁止出口稀土到美國。但是他強調,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稀土材料供應國,一直秉持開放、協同、共享的方針,推動中國稀土產業的發展。
高峰說︰在服務國內需要的基礎上,我們願滿足世界各國對稀土資源的正當需求,但是如果任何國家想利用中國出口的稀土所製造的產品,遏制打壓中國的發展,於情於理都是令人難以接受的。
高峰又談到中美貿易問題,重申重大原則問題上,中方絕對不會讓步。如果要達成協議,美方需要拿出誠意,妥善解決中方提出的核心關切,在平等相待、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繼續磋商。他又說,對於美方的貿易霸凌行為,中方堅決反對,也不得不採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