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與對華政策:學者指對華強硬已成兩黨共識


2020.11.05
us-foreign 學者認為大選後美國對華政策,一時未必有大改變。(美聯社資料圖片)

美國總統大選選情緊張,至今未有候選人率先贏得270票的當選門檻。多間傳媒報道,拜登目前所獲的選舉人票較特朗普多,選情看高一線;落後的特朗普亦打算將點票結果訴諸司法解決,亦有翻盤可能。外界關注兩名候選人的對華政策會否繼續強硬。學者接受自由亞洲電台專訪時表示,無論何人當選,一時也難以撼動特朗普對華強硬的格局,但拜登和特朗普的對華方針本質上南轅北轍,對中共的態度可能隨著時局改變。(陳駿豪 報道)

美國總統大選選情爭持不下,4個關鍵州份仍未完成點票。較早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在民主黨上一屆失陷的「藍場三州」當中的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反超前,令其選情目前看高一線。尋求連任的總統特朗普要勝選就必須全取現時4個未開票州份,而他目前於個當中的3個州份領先。

選情緊張,不論拜登抑或特朗普當選,美國今後的對華政策均備受關注。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接受本台專訪時指,拜登難以重新詮釋特朗普對華論調,他的多邊主義外交,不能夠重回美國過往30多年「邊談邊打」的舊路。

陳家洛說:似乎今時今日在華府、國會山都有兩黨強烈的共識,而特朗普時代在這方面做了不少突破工夫,我們會理解到即使拜登上場,他的調子、口脗等,都會循多邊主義的套路出發,傳統一點,但他也不會落入比較幼稚的習慣,以往常談所謂「邊談邊打」,然後將人權問題和貿易問題脫勾,以人權對話處理人權問題,經濟問題就經濟解決,或者貿易問題就貿易解決,這種做法是在過去30多年無效果的。

陳家洛又認為,如果拜登行多邊主義要「多講條件」,修補與亞太與北約的關係,建立共同價值觀和規章,共同制定針對中國的共識,才不會落入空談。

陳家洛說:因為沒有這些原則和價值觀等共識,多邊主義便會淪為人云亦云、「出口術」的玩意,因為大家都見到習近平主席都談多邊主義,他的多邊主義當然是有中國特色的多邊主義。

國際關係學者袁彌昌認為,即使拜登上場,要改變特朗普創造的局面,也需要時間。

袁彌昌說:可能要等一至兩年才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他擁護國際主義,自然喜歡多邊主義,但要修補和歐洲的關係,需要時間,現在又受疫情影響,未來多國都以復蘇經濟為主,所以在未處理到上述情況時,以多邊主義對付中國未至於成形。

不過,袁彌昌指,拜登上場初期,最初有機會修補對華關係。

袁彌昌說:拜登說要重建聯盟,也會多談氣候問題,他也應會停止貿易戰,可見緩和,但若幾年後,如一兩年後,當美國的聯盟或統一戰線重現,中國亦在外交和貿易方面不改變行為,那便很容易受到歐美和其他國家一起抵制。

至於假如特朗普成功連任,對華關係會否緩和,陳家洛則認為難以估計。

陳家洛:事實上,雖然他有過去4年有跡可尋的記錄,但始終他一樣自己引以為傲的地方,是他善於達成協議,作為一個「dealmaker(做買賣的人)」, 從他對北韓(朝鮮)或俄羅斯的關係可見,很難有個水晶球去猜他是否更強硬或者全方位對付中國,能夠有效保證一個國家在外交政策方面有穩妥或穩定,要靠建立一個多邊平台。

美國傳媒CNBC引述前白宮貿易談判代表威廉斯(Clete Willems)指,如果拜登勝出,他的政策相對更可預測,因為拜登不會半夜在推特發布政策貼文。他又認為,在對華政策上,拜登不會跟特朗普有太大的差異,認為「中國應該要開始接受這樣的現實。」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