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關係】美「惡名市場」名單中國列榜首 分析:美中角力持續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首次訪華在即,美中角力未止,包括美國最新公布的「惡名市場」(Notorious market)名單,點名微信及淘寶等助長仿冒或盜版行為;另外美國政府擬再擴大對中國的晶片禁令。中國亦作出反擊。有美國政治風險顧問指,美中緊張關係不會因布林肯訪華緩和,又認為判斷中國調整「戰狼」外交政策是「言之過早」,料兩國會繼續「互不相讓」。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於本周日至下周一(2月5日至6日)訪問中國,為上任後首次。據報,他屆時會與中國外交部部長秦剛會晤。去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峇里島會晤後。
外界觀望兩國關係會否趨向暖和,抑或重現上次時任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4年多前訪華,與中國外長王毅就貿易戰交鋒的場面。
據布林肯訪華去判斷美中關係走勢「言之過早」
部分媒體早前引述專家指,今次訪問將測試美中關係未來走向,認為中國因疫情陷入經濟衰退,這次雙方會面可窺探中國會否在「拜習會」後調整「戰狼」外交政策。美國政治風險管理顧問方恩格(Ross Feingold)接受本台採訪時表示,中國雖表面上釋出「善意」,但兩國關係能否即時修好恐怕「言之過早」。
方恩格說:開會時,對方(中國)可以向你有滿臉笑容,但中國一直很在意對其他國家在關於香港、西藏、新疆問題上,對中國或中國官員實施制裁。若日後再有類似的下一波,中國就會作出批評。就如前日捷克準總統當選人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中國一定作出反對或反擊,一定不會甚麼都不做。而且可以調整的空間亦不多,在不同國家或地區,美國和中國的競爭一定會繼續,互不相讓。
近日美中科技貿易頻現交鋒 美公布假冒和盜版「惡名市場」
事實上,布林肯訪華前一星期,兩國的科技貿易頻現交鋒。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日前公布2022年售賣侵權產品的「惡名市場」名單中,中國多間科網龍頭再度「上榜」,包括騰訊旗下的微信、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全球速賣通、百度的百度網盤、蝦皮及拼多多等。
美國當局斥中國在假冒和盜版產品方面是「世界第一」,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2021年查獲的假冒和盜版商品價值中,來自中國的假冒和盜版商品、及從中國轉運到香港再出口美國的佔比高達75%。而微信更是「最大的假冒商品平台之一」。
另在高科技方面,美國政府據報加強圍堵中國科技業,擬將禁令擴大至4G晶片,並進一步全面截斷所有美國企業對華為的供應,包括晶片科企巨擘英特爾(Intel)和高通公司(Qualcomm)。而繼去年底美國對中國實施最嚴厲的「晶片禁令」後,日本和荷蘭近日亦與美國達成協議,基於國家安全考慮,加入限制對華出口半導體設備、晶片技術。
中國方面對上述情況,分別表達「強烈反對」,近日更為反擊西方,新增禁止限制7項科技研發技術出口。
分析:進一步證明美中角力將持續
方恩格認為,有關消息不但對美中外長的會面氣氛帶來一定影響,亦進一步證明美中角力將持續。他指出,值得留意的是,美眾院近日「壓倒性票數」通過成立「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針對研究美國與中國共產黨間的策略性競爭;同時,美國參、眾兩院共和黨議員近日再推《中國貿易關係法案》(The China Trade Relations Act),目的在終止美國對中共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故預料美國總統拜登在參、眾兩院的壓力下,將以更強硬態度應對中國,而中國亦不會坐視不理。
他又認為,未來美國對中國在製造業和科技業的限制有可能再擴大,不排除相關法案會出台,屆時會令更多相關行業的美企離開中國和香港,「因為限制多、利潤少」。
記者:李若如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