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理由,加強入境簽證申請人的背景審查,要求申請人提供社交媒體帳號等資料。有人權組織認為新措施侵犯公民權利,及衍生自我審查的弊端;有申請人擔心私隱問題。(劉少風 報道)
美國國務院上周五(5月31日)出台新規定,要求申請美國簽證人士提供過去五年社交網站帳戶名稱、使用的電郵地址和電話號碼,部分外交人員和官員的簽證申請則不受影響,簽證申請人還會被問到其親屬是否有人參加過恐怖活動。
據了解,申請人須提交的社交媒體資料,除了包括美國的facebook、Google+、Instagram和LinkedIn,亦有大陸流行的QQ空間、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和優酷等,世界各國如俄羅斯、中東、南美及東歐等地區人士所使用的社交媒體也必須申報。新表格允許申請人填寫「不使用社交媒體」,但如被查出有隱瞞,或所提交的資料被查出失實,申請人必須承擔嚴重後果,包括遭到拒簽。
美國國務院估計每年會有1400萬名旅客和71萬名移民申請人受美國簽證新規定影響。當局表示,新措施是考慮到國家安全問題,希望加強審批程序及核實申請者身份,從而保護美國公民,不過同時也支持外國人到美國合法旅遊。
中國駐美大使館周日(2日)發聲明指,近日美國政府開始要求美國簽證申請人提供社交媒體帳號資訊,大使館提醒中國公民申請美國簽證,要如實填寫赴美目的、提供正確申請資料,抵達美國後,也不得從事與簽證類別不符的活動。聲明指出,美國邊境執法人員擁有准許入境的最終決定權,持美國簽證被拒絕入境的情況十分常見。
國際特赦組織中國研究員倪偉平(William Nee)周一(3日)對本台表示,明白美國政府有保障國民安全的考慮因素,但他認為有關措施會造成自我審查。
倪偉平說:需要申請的話,可能很多人會擔憂他們的言論自由權利會沒有,然後擔心就可能會有自我審查的一個過程。特別是美國是一個高調宣傳、強調言論自由的國家,所以我覺得這個事情是很不好,很不符合美國對人權重視的國家形象。
外媒報道指,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對簽證新規定提出批評,認為這種做法將收集數百萬簽證申請人的社交媒體活動資訊,讓言論和結社自由受到威脅,侵犯移民和美國公民的權利,讓人擔心他們在網上說的話是否會被政府官員誤解或誤讀。
報道指,有外國網民表示人們申請美國簽證前,應先在社交網站「唱好」美國總統特朗普;亦有內地網民透露,老師「教路」刪除社交軟件所有紀錄,免被翻舊帳。
有打算申請美國簽證的香港市民鍾小姐認為,新措施會令申請程序更複雜,擔心社交網站的資料被審查。
鍾小姐說:我自己覺得可能會令到申請程序更複雜,加上審批時間都會更長,而且都需要關注私隱的問題。
美國過去只要求需接受額外審查的簽證申請人,如曾到過遭恐怖分子控制地區的人提供這些資料。根據美國《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有關新措施由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8年3月首次提出,並於今年6月起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