瞞稅罪成「千人計劃」美學者或獲港大聘任 評論:香港對親共學者具吸引力

0:00 / 0:00
瞞稅罪成「千人計劃」美學者或獲港大聘任 評論:香港對親共學者具吸引力 著名納米科學家利伯(Charles Lieber)2020年被揭發參與中共招攬學者的「千人計劃」,未有向美國政府申報在中國任「戰略科學家」所獲的收入,2021年被美國聯邦法院被裁定6項罪成,去年被判「監督假釋」及罰款,包括半年軟禁。利伯早前向法院申請出境訪華獲批,並在法庭文件披露將於7月到香港大學演講及商討未來任命機會。有評論指,大學聘請有案底的學者並不常見,相信箇中牽涉政治因素,又認為香港對吸納已歸邊的學者有優勢。

著名納米科學家利伯(Charles Lieber)2020年被揭發參與中共招攬學者的「千人計劃」,未有向美國政府申報在中國任「戰略科學家」所獲的收入,2021年被美國聯邦法院被裁定6項罪成,去年被判「監督假釋」及罰款,包括半年軟禁。利伯早前向法院申請出境訪華獲批,並在法庭文件披露將於7月到香港大學演講及商討未來任命機會。有評論指,大學聘請有案底的學者並不常見,相信箇中牽涉政治因素,又認為香港對吸納已歸邊的學者有優勢。

根據美國聯邦緩刑官向聯邦地區法院提交的備忘錄,利伯5月中申請於7月14至20日離境到訪中國,期間會到香港大學向學生就科學主題發表演說,亦會與港大探討未來任命及聘任的可能性。雖然緩刑官指曾就利伯的簽證及旅遊安排接觸中國駐美領事但未獲回覆,仍支持利伯的申請及建議法官接納,而聯邦地區法官姬絲帕(Hon. Denise Casper)亦於6月9日批准有關申請。

1.JPG
根據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文件披露,利伯報稱擬於7月中到訪中國,港大料只屬行程其中一部份,但未有交代除香港外會到訪甚麼城市。(法庭文件副本截圖) (user)

利伯2011年在其工作的哈佛大學不知情下,成為武漢理工大學的「戰略科學家」,並在該大學建立實驗室及代表校方發表論文等,以換取每月5萬美元薪酬和最高15萬8千美元的生活費。2012至2015年,利伯更成為中國俗稱「千人計劃」的「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招募學者,但報稅時他沒有報告這些來自中國的收入以及銀行戶口。

去年被判軟禁半年後假釋 今年5月申請離境訪華、上周獲批

2020年,利伯被控「虛假陳述」、「製作和簽署虛假所得稅申報表」等合共6項控罪,2021年被裁定罪成,並在去年4月被判罰款及2年「監督假釋」(supervised release),當中前半年在家中軟禁。

學者:大學鮮聘用有案底學者 料涉政治因素

教育學者楊穎宇指,香港高等學府聘任學術職位的競爭激烈,認為港大若聘請一個有案底的學者,當中很可能牽涉政治因素。

他說:「他(大學)千挑百選,受聘者學術上要很好、道德上也要很好,要有誠信。所以一般如果有案底的話,其實是沒可能會招聘。那所以明知有案底仍然會考慮的話,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一個有政治因素滲入的情況,考慮到他有『千人計劃』只個背景,似乎政治因素是頗明顯的事情。」

千人計劃成學者表忠認證 港高等院校樂於聘請

近年香港高等學府都聘任不少「千人計劃」旗下的學者,例如中大法學院教授黃輝、中大心理學系教授趙志裕均為「千人計劃」的「特聘專家」。另外香港大學及上海交通大學的學者亦曾作「研究」,指千人計劃能令中國大學更具吸引力,影響歐美大學的科研模式。

2.jpeg
利伯2011年起在其僱主哈佛大學不知情下,以「戰略科學家」身份為武漢理工大學進行發表論文等工作,被揭發、起訴後被判罪成,但因患癌而毋須入獄,在家軟禁半年。(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圖片)

楊穎宇亦認為香港對吸引海外學者有一定優勢,再有「千人計劃」作為親共認證的話,香港的大專院校在政治正確的前提下,會相當樂於聘任這些學者。

楊穎宇:「香港這邊的優勢,用回港府的說法就是,她既接近大陸,大陸的優才可以來;亦是一個開放的體系,所以理論上外國的優才也可以來得到,所以香港兩方面的人都能接收得到。至於為甚麼大陸方面不接收他們?因為香港這邊能付的薪酬應該高過大陸,作為教學職位。加上香港這邊的國際視野、與外國接觸的機會好一點,所以如果你讓學者選擇,理論上他選擇香港的機會較大。」

利伯:培訓改寫未來學生為畢生事業 港大至截稿無回覆

利伯回覆《明報》時未有正面回應相關問題,只表示一如他畢生事業,主要目標是投身對所有人類有益的科研,以及培訓及支持可以改寫未來科技的學生。本台向香港大學查詢計劃聘請利伯是否屬實,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曾任職美國能源部轄下實驗室的華人科學家Vader曾指出,利伯案反映中國滲透美國學術界,以及透過剽竊技術來實現「彎道超車」,而美國方面對此警惕不足。

記者:梁銘康 編輯: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