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放風親晤劉鶴 中美目標達短期協議

0:00 / 0:00

中美正在進行新一輪貿易談判,美國總統特朗普放風表示,將會親自會見中國首席談判代表劉鶴,又指想要「小協議」。但有學者認為,中國雖然在購買農產品方面作出讓步,但在改革國企等的問題上,因涉及到國家政權的問題,相信中國難以妥協,估計貿易戰要得到完全解決,仍須一段時間。(黃樂濤 報道)

中美新一輪貿易談判於周四(10日)起一連兩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美國總統特朗普周五對外放風說,將親自會晤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美媒彭博社稱,特朗普想要一些好消息,「小協議」是最好的選擇。

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10月7日曾說,只要結構性問題得到解決,例如美國企業的市場准入和中國政府限制對國有企業的補貼等,美國願意接受短期協議。中國方面也更有意於達成一份有限的協議。據彭博社10月9日報道,一位直接了解會談情況的官員說,前往華盛頓參加10日開始的談判的談判代表們對達成一項全面協議,以永久結束兩國之間的貿易戰,不抱樂觀態度。這位官員說,但是中國願意接受一份有限的協議,只要美國總統特朗普不再追加更加的關税,包括10月份和12月份的的關税比例上調。

了解談判情況的人士表示,正在討論的一籃子方案將包括中國購買更多美國農產品等,以及兩國政府今年早些時候已在談判桌上討論的一些有關匯率、知識產權和市場准入的條款。這些人士表示,貿易關係中最棘手的問題——包括產業補貼、數字貿易和技術轉讓——目前不太可能得到解決。

報道指出,本周的突破可能為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月在智利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會議上舉行新的峰會鋪平道路。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於周四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迎接中國副總理劉鶴,但劉鶴這一次並沒有以「習近平特使」的身分前來。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滿意磋商進展,指周五將會在白宮與劉鶴及中方貿易團隊會晤。

特朗普說:我們剛完成與中國的談判,進展非常好,明日(周五)再有一次談判。我之後會在白宮接見副總理(劉鶴),我認為進展非常好。

根據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美在這次貿易談判前,中國向美國採購了大量農產品,包括大豆及豬肉。農業部顯示,截至上周四(3日)一周內,美國向中國出售了118萬噸大豆,而今周亦錄兩宗比較大的交易,其中一宗一日出售39.8萬噸大豆。另外,豬肉採購量紀錄創新高,其中包括2019年發貨的1.881萬噸,2020年的發貨的12.3362萬噸。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前教授鄭宇碩對本台表示,其實貿易戰繼續惡化下去,對雙方都沒有好處,特朗普面對國會的彈劾,加上美國感恩節臨近,是購物的高峰期,若再加關稅,影響消費者情緒,對政府會更加多怨言,相信美方在這次談判中有作出讓步。而中國雖然亦有作出讓步,但在一些影響到政權的問題上,是不會妥協的。鄭宇碩認為,短時間內相信貿易戰可以緩和,但是在一些主要的問題上,雙方仍需時間討論。

鄭宇碩說︰中國似乎建議是否有一個階段性的協議,即是有一些問題,例如匯率等,中國是願意作出一些承擔,例如購買農產品、買大豆等,中國很容易買多些,就算買多些放入倉,都不會有大的損失,至於一些比較結構性的問題,中國領導層是難以迅速承諾,例如改革國企、大型央企戰略性地位,這些關乎到共產黨政權的本質,對權力的壟斷,是很難妥協的。

美國商會的國際事務部長布瑞安特(Myron Brilliant)向傳媒表示,中美貿易談判代表正試圖尋找達成最終協議的方式,他們希望著重在市場准入,以及爭議性較小的知識產權議題上取得進展。他又表示,討論中的知識產權問題,主要涉及版權和商標侵權的「20世紀知識產權保護」。

他估計,中美本周或能達成一項貨幣協議,這或促使美國政府決定在下周二(15日)暫不提高關稅。但當記者問及特朗普是否已準備好與中國簽署臨時協議時,他卻未有回答問題。

鄭宇碩表示,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並不強,所以在改善侵權的問題上,仍需要一段時間,在貿易談判中,要完全達成所有協議,在現階段就比較困難。

鄭宇碩說︰知識產權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中國有偷竊知識產權的記錄,或者向美國在中國經商或經營的企業,向它們壓迫,免費轉讓這個技術,但從(中國)追趕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就一直在拖延改善問題。

鄭宇碩表示,中美雙方解決貿易戰的問題,這樣兩國的經濟就會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