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七輪高級別磋商後,美方同意延長「休戰」期限。負責談判的美方代表周四(28日)向媒體透露,美中協議多達150頁內容並接近完成,3月尾或舉行「特習會」落實最終協議。然而,外界卻有聲音指出,美朝峰會未達成任何協議令外界「大跌眼鏡」,憂慮或令中美談判再添更多不確定因素。有學者更分析,中美貿易戰重新開打的可能性有上升風險。(文宇晴 報道)
中美第七輪高級別貿易談判美方代表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財長姆努欽,周四(2月28日)分別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了談判的最新進展內容。
美國財長姆努欽在倫敦接受訪問時表示,華府和北京越來越接近達成貿易協議,透露雙方正努力討論和編寫一份長達150頁的文件,當中包括具體的結構性改革承諾,即保護知識產權、網絡盜竊、強制技術轉讓以及在華美商所有權等問題的協議內容。他希望,未來幾周內能取得更多進展。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在美國的訪問中亦表示,中美磋商在關稅領域和非關稅領域上都取得巨大進展,中國也願意作出結構改革,當中包括阻止盜取知識產權等問題。同時,中國亦承諾會淡化「中國製造2025」計劃。他形容,中美即將達成歷史性的貿易協議。
庫德洛說,相信中方會再次到訪美國,就敲定最終的貿易協議文本進行確認。他又透露,「特習會」很有可能於3月尾在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中舉行。他強調,總統特朗普認為,對中國商品加關稅是讓中方坐上談判桌的最有效方法,希望看到所有貿易談判都能達成自由、公平和對等的協議。最終的目標是國際貿易能達到零關稅、非關稅壁壘,以及零補貼。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周四(2月28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在第七輪磋商的基礎上,雙方將按照兩國元首指示做好下一步工作,但目前沒有更多細節可以透露。
高峰說︰在華盛頓舉行第七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進一步落實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達成的重要共識,圍繞協議文本開展談判,在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服務業、農業以及匯率等方面的具體問題上取得實質性進展。關於磋商的其他具體細節,目前我沒有更多的信息可以透露。
然而,外界予以高期望的美朝峰會,卻最終意外地提前結束,並且沒有達成任何協議。立即惹來外界高度關注中美貿易談判,會否亦出現「期待越高,失望越大」的「戲劇性」結局。
台灣的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曾復生曾對本台表示,「特金會」的進展或會影響到中美貿易談判縮窄分歧的關鍵。他於周五(1日)向記者說,美國一直視朝鮮半島無核化的發展,與中美貿易談判掛鉤,這次美朝峰會大熱倒灶未能達成任何協議,加上特朗普的最新言論,以及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在一個聽證會上,對中美貿易談判前景大潑冷水的言論,其實可能已經在暗示「如果中國不讓步,美國情願離場」的立場。因而曾復生分析,中美貿易戰重新開打的可能性有上升風險。
曾復生說︰其實特朗普在28日的記者會上公開表示,在談判的領域沒有符合美國要求的話,他隨時可以走人。所以「特金會」會不會如外界預期在3月下旬舉行,我持保留的態度。如果有機會的話,應該是會拖到5月﹑6月在日本舉行的「G20峰會」前後,也許特朗普和習近平會進行有關的談判。
《金融時報》最近亦根據知情人士的消息進行分析,列出中美貿易協議中幾個主要涵蓋的方面,當中不排除亦包括了暫緩起訴或撤訴,中國電訊設備生產商「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的案件。消息人士認為,中美談判仍有機會在最後一刻破裂。
中美貿易戰自去年7月開打以來,美國先後對總值500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25%關稅,約2個月後再對總值2千億美元中國貨加徵10%關稅,並擬定在今年1月1日再上調關稅率至25%。去年12月1日兩國元首在二十國領袖峰會時舉行會談,達成了「休戰90日」的貿易協議。
就在休戰期限3月1日屆滿前夕,兩國貿易代表在談判中取得進展,美國決定延長休戰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