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在過去幾天兩國互相調升加徵關稅幅度,美國總統特朗普指美國並不需要中國,呼籲該國企業撤離中國。有學者認為,特朗普的說法可能只是一時意氣,中美貿易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雙方是很難斷絕往來。(黃樂濤 報道)
就中美的貿易糾紛,美國總統特朗普周日(25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美國不需要中國,呼籲美國企業尋找中國以外的選擇,又指會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逼使所有美國公司撤出中國。
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接受傳媒訪問時嘗試淡化事件,指特朗普理論上的確擁有這種權力,頒布經濟緊急狀態,但特朗普不會馬上有行動,他又解釋總統的意思,其實是希望企業考慮一下,以新思維切實研究撤出中國而轉去其他地方,最好返回美國發展。
特朗普早前在社交網形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他的「敵人」,財政部長姆努欽對傳媒表示,中國及美國領導人平日是好朋友,只是當談到美國貿易金融的問題時,雙方就會成為「敵人」。姆努欽表示,如果中國同意與美國在貿易上保持公平及平衡的關係,美國會簽署協議。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莊太量周一(26日)對本台表示,其實美國是可以利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去制裁中國,但前提是一定要有合適的理由,單憑貿易戰的理由,根本不足以動用這個法案。中美貿易往來多年,若果突然要所有美國企業撤離中國,不是一時之間可以做到,而且美國斷絕與中國貿易往來,對美國亦有很大的影響,所以認為特朗普最終不會動用有關法案。
莊太量說︰其實它(美國)是有個權力的,之前通過一些法案,那時是用以制裁伊朗,如果它想用這個法案的,理由是很充分,中國有否犯了任何的罪行,那才可以(動用法案)。如果純粹是貿易糾紛,就沒有可能用這一個法案。(美國)與中國有千絲萬縷無論是貿易關係也好,投資關係也好,這樣對美國更加不利,不讓美國人與中國做生意,沒有了中國供應,可能它們(美國)沒有(中國)貨品,美國人亦會受害,反而對它們(美國)來說更加不利。
特朗普並非第一次提出對其他國家使用這個法案,今年5月特朗普威脅對墨西哥輸美產品加徵關稅,以脅逼墨西哥壓制非法移民湧入美國。
《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賦予總統廣泛權力應對來自國外不尋常,而且極其嚴重的威脅,包括外交、國家安全及經濟層面限制美國人與外國的交易。
法律訂立42年來被用過54次,其中29次仍生效中,主要針對恐怖分子、非法軍售、毒販、侵犯人權等活動,但從未因純貿易糾紛而啟動。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蔣豪表示,在美國明年大選前,相信中美貿易糾紛不會得到解決,雙方關係在這段時間會維持一個惡劣的狀態,但他認為長久下去,兩國亦沒有好處,不過,要解決問題仍需要一段長時間。
蔣豪說︰因為美國這個總統要大選,所以說中國現在可能就是算了一個小算盤,可能覺得特朗普不敢對中國(作出)這個大的動作,中國現在就是賭特朗普連任之前,不敢對中國下狠手,所以兩者就是沒有達成協議,我覺得這是當前雙方未達成協議的一個原因之一吧,只能是拖,最終還是要解決的。
另外,由於中美貿易戰再度升級,環球市場再次出現波動,香港恒指周一(26日)低開857點或3.3%。但中午後,中美貿易戰似有緩和迹象,因特朗普指收到中方致電要求重開談判,令恒指跌幅收窄。
美國在本月初突宣布對超過3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貨加徵關稅,中國聲言會出反制措施。
中方上周五(23日)宣布對750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加徵關稅,而特朗普隨即報復,宣布在10月1日將2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關稅,從目前的25%提高至30%,而下月1日生效的另外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關稅,就從10%調升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