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情大爆發惟堅拒外國疫苗援助 評論:明顯是面子和利益問題
中國疫情大爆發,新變種病毒株已傳入,就連世衛都高度關注,促中國加快提高疫苗及加強劑接種率。惟因質疑國產疫苗效力差和副作用,中國民間出現「有針缺人打」怪象;「一帶一路」國家民眾接種中國疫苗加強針的比率也大跌。中國內地未准外國mRNA疫苗入口,過去多年自主研發mRNA疫苗又「只聞樓梯響」。最近美、德先後稱願提供疫苗,中國未接受。學者稱,「明顯是面子問題」,加上國產疫苗壟斷中國市場多年,「不希望被分一杯羹」。
德國緊急運送BNT疫苗供僑民接種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三(21日)稱:「中方目前疫苗加強針的接種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藥品和檢測試劑總體可以滿足需求。」此話是中國對美國和德國表示願意捐贈mRNA疫苗的回應。北京至今僅同意先讓德國在中國的橋民接種德國的mRNA疫苗。 在全球新冠疫苗扮演重要角色的mRNA疫苗,至今仍沒有獲中國內地批准進口。
中國始終不願接受外國mRNA疫苗援助
為何中國始終不願接受外國mRNA疫苗援助呢?中國金融學者司令向本台稱,「明顯是面子問題」。
司令說:國產疫苗,效率很低,尤其是在病毒高度變異,形勢非常複雜時,中國政府又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因為如果當外國、歐美國家的疫苗進了中國,全面開始打後,大大減低全民死亡率、感染率,恰恰就讓中國政府不打自招地承認,中國國產疫苗就是一個垃圾。
司令又指,國產疫苗壟斷中國龐大市場多年,「當然絕不希望被人分一杯羹」,尤其當多間企業因疫苗需求和出口量大減而虧損嚴重。
目前,中國內地只批准使用國產疫苗,覆蓋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病毒載體疫苗等,生產商包括國藥集團、科興生物、康希諾等。過去多年,至少10間有關藥廠曾公開稱正在自主研發國產mRNA疫苗,惟至今仍未見成果。
中國最大疫苗供應國地位受動搖
另一方面,中國作為「疫苗外交」上的最大疫苗供應國地位,近來卻已被出口mRNA疫苗的歐、美國家取代。而英國數據分析公司Airfinity近月公布稱,就算部分國家民眾接種的首2劑為中國研發的疫苗,追加劑(第3劑)仍舊打中國疫苗的比例大減。相較於第1劑接種中國疫苗人數,巴基斯坦、印尼、孟加拉、巴西人民以中國疫苗為第3劑的比例,分別減少98%、93%、92%和74%。
不少中國疫苗企業收入大減,包括中國生物疫苗巨頭康希諾的半年報表顯示,營收同比下降69.45%,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98.69%,僅賺1,223.8萬元(人民幣,下同),公司將利潤下跌歸咎於新冠疫苗市場的飽和。
中國當局要在全國14億人口中,趕及提高接種率面臨挑戰重重。不少中國民眾因質疑國產疫苗效力差和副作用,而不願打針。
不少專家指出,中國的疫情高峰期料在明年1月來臨,加上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日前表示,Omicron BQ.1和XBB變異株已傳入中國大陸,引起關聯的本土病例可能大爆發,警告中國若不大幅提高長者疫苗接種率和全國加強劑接種率,恐致200萬人死亡。
世衛關注中國「前所未有的新冠病毒感染浪潮」
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最近表示,非常關注中國出現「前所未有的新冠病毒感染浪潮」,呼籲北京加快為風險最高的人群接種疫苗,世衛並正提供支援。世衛亦指出,接種加強針對中國國產疫苗至關重要,因國產疫苗使用的是滅活病毒,效力通常不如使用更新的mRNA技術的外國疫苗。
央視近日報道,國內已經建立全球最大規模的新冠疫苗生產線,年產能超過70億劑,產量已經超過55億劑,完全能夠滿足當前防疫形勢的需要。惟官方一直未有交代最新疫苗加強針的接種情況。中國官方數據早前顯示,中國首針疫苗接種率在90%以上,但成人加強劑接種率僅57.9%,80歲及以上長者加強劑接種率更只有42.3%。
記者:李若如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