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加速退出新疆 大众公司还能坚持多久?
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疑在压力下加速撤走新疆合资公司的股份。德媒早前起底相关合资公司涉新疆人权恶行。多名德议员和学者认为巴斯夫的决定姗姗来迟且欠诚意。但认为事件对其他西方企业是一个讯号,促德国大众集团立即关闭其在乌鲁木齐的工厂。
上周五(9日),巴斯夫宣布已于去年底启动撤出在中国两家合资公司中的股份。两家公司分别是在新疆库尔勒地区的巴斯夫美克化工制造和美克美欧化学品有限公司。
巴斯夫新闻稿称,决定是基于商业考虑。但也承认新疆当地的情况也是巴斯夫对库尔勒合资企业整体评估的一部分,巴斯夫虽否认合资企业的雇员参与了中共当局针对维吾尔人打压行动的报道,并指定期尽职调查并未发现这两家合资企业存在任何侵犯人权的证据,但是近期有关合资伙伴的报道包含严重的人权指控,不符合巴斯夫的价值观。因此,巴斯夫将加快正在进行的剥离进程,但须经过谈判并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巴斯夫发言人表示,目前尚无法预测出售何时完成,但不会改变该公司的中国战略或在该国的其他业务,指公司将全力致力于在中国的业务活动和投资计划。
德国《商报》去年11月发表报告,曝光巴斯夫美克在新疆的股东——中泰集团及其子公司中泰化工涉嫌使用维吾尔奴工。巴斯夫的合资伙伴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对维吾尔人的控制。而美国去年夏天起已分别将中泰化工和中泰集团列入制裁名单。
德国高校华裔讲师朱瑞向本台表示,近年,一些德国企业到中国捞金,但同时不得不遵守本国法律和民主国家的人权价值。他认为,巴斯夫迟到的决定,是迫于国际舆论压力才做出的选择。
朱瑞说:「巴斯夫这件事,很像亨廷顿《文明的冲突》的现场版。西方文明世界要求跨国企业尊重人权价值,但是巴斯夫跑到中国这个以低人权优势出名的地方,又跑到低人权优势国里开少数民族集中营的地方,巴斯夫面临国际舆论的讨伐,被迫退出新疆。这反映了它们在遵守西方价值与选择中国市场之间的困境。巴斯夫在中国的产能大概占其全球产能的一半,巴斯夫说希望退出新疆但是保持在中国的运作,现在它在西方价值和中国脸面之间,两面不是人了。巴斯夫现在不给共产党习主席面子,不知道有谁可以保证巴斯夫在中国的运作了。」
上周一(5日),30位「对华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成员致信巴斯夫首席执行官薄睦乐(Martin Brudermuller),对巴斯夫涉嫌在新疆的人权镇压深表担心,要求巴斯夫从新疆撤出。
参与联署的德国「自民党」议会党团副主席延森 (Gyde Jensen)向德国《商报》表示:「巴斯夫目前从有争议的新疆合资工厂撤资的决定姗姗来迟,给出的理由也不可信,尤其是基于最新的人权侵犯指控」;她还呼吁德国大众认真考虑在新疆继续建厂的声誉风险。
德国国会议员布兰德(Michael Brand)也认为巴斯夫的举动来得太迟,认为巴斯夫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做出拯救自己的决定。他表示:「如果薄睦乐先生认为他现在可以避免在中国期间对严重侵犯人权行为承担共同责任,那么他和巴斯夫可能错了,德国法律也不会忘记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
生活在美国的维吾尔学者、「世维会」副主席伊利夏提认为,巴斯夫其实并未意识到其早已成为中共针对维吾尔人种族灭绝的同谋。他再次谴责包括德国大众在内的德国企业,未汲取历史教训。
伊利夏提说:「它们在被抓住以后,赶紧说要撤出来,又为自己辩解。不管你参与不参与,你在那个地方有工厂,你投资的这些企业都是中国极权政府的工具,你就是同谋,你不光是要从那儿撤出来,还要向受害者致歉,还要追究法律责任。德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司法界都不能含糊。德国有很多公司,包括大众,都曾经参加过二战时候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大屠杀的协助。有过这样一个罪恶历史的公司,到目前还在为自己获利,明的暗的帮助在东突厥斯坦实施种族灭绝的极权中国,让人无法容忍。」
舆论认为,巴斯夫撤离新疆合资企业会让坚持在新疆建厂的德国大众集团压力倍增。
一直致力于揭露中共针对维吾尔人种族灭绝罪行的新疆问题专家郑国恩(Adrian Zenz)认为巴斯夫撤离新疆合资股份的做法发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他说德国大众已经没有更多借口了,德国企业必须撤离新疆。
德国大众集团目前是唯一一家在新疆设有工厂的德国公司。该公司代表曾私下称,考虑到新疆当地的情况,没有企业会再做出这个选址的决定。
由于大众在乌鲁木齐建厂持续受到批评,大众汽车去年首次在新疆进行了外部审计,承担此项工作的「勒宁咨询公司」称「在大众新疆工厂,没有发现侵犯人权的证据」。但无论是该咨询公司内部和专家都对该调查的可信度表示怀疑。
记者:吴亦桐/程文 编辑/网编:毕子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