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將於下周卸任,她周四(25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她的團隊仍在努力嘗試(trying very hard) 兌現承諾,務求在她離任前公開全球關注的新疆人權報告。她又首次證實,曾收到來自中國等40個國家的信函,要求她不要發布報告,但她強調不會因壓力左右決定。然而巴切萊特的諾言,還能否取信於維吾爾群體和人權組織?
即將卸任的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周四出席記者會總結4年任期的工作。然而記者的焦點 ,仍在於遲遲還未公布的新疆人權問題報告。距離8月31日的最後工作日僅剩3個工作天,巴切萊特強調,她和團隊仍在努力嘗試兌現承諾。
巴切萊特說:我們仍在撰寫有關新疆人權問題的報告。我打算在我任期屆滿前公布報告,我們也正非常努力在嘗試兌現我的承諾。現在我們收到來自中國政府的大量意見,正如我們處理涉及任何國家的所有報告一樣,我們需要仔細審核。
暗示無法兌現承諾? 海外維吾爾人憂巴切萊特「甩鍋」而去
巴切萊特的說法,被多家外媒解讀為一種暗示,隱晦地透露她或許沒有辦法兌現承諾。「世界維吾爾大會」發言人迪里夏提對此感到失望,認為巴切萊特是做好「甩鍋」的準備。
迪里夏提說:我認為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的這個言論,正符合北京所期待的,同時也婉轉地在她離任之前「甩鍋」出去,來「漂白」自己。
即使如此,他仍然希望聯合國人權事務高專辦能盡快公布報告,認為報告對於他被中共迫害的同胞至關重要,有助引起國際關注,並推動後續的進一步行動,包括「維吾爾人權項目」和世維會向阿根廷國際刑事法院提交的投訴。目前案件正處於「起訴階段」,由法官會考慮檢察官的申訴和意見,以決定是否開庭審理。
巴切萊特首認受到北京壓力 但聲言不會屈服
而巴切萊特也在記者會上透露另一個重要訊息。她第一次承認,曾經收到中國在內的40多個國家的信件,要求她不要發表報告。不過她強調,這些壓力不能左右她的決定。
《路透社》上月引述多名外交官,透露中國曾去信巴切萊特,要求她不要公開報告,但聯合國人權事務高專辦一直未有確認事件。
美國國務院一位發言人周四(25日)回覆本台有關巴切萊特表態的查詢:「幾個月來,我們和國際社會其他人一直呼籲高級專員發布一份由她的工作人員起草的、詳細說明新疆局勢的報告。儘管高級專員經常保證該報告將在短期內發布,但仍然無法獲得。」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回覆中,呼籲巴切萊特盡快發布報告,履行她在公開和私下作出的承諾,在任期結束前發布報告。
海外維吾爾人憂報告客觀公正性受損
雖然巴切萊特重申,不會因為北京壓力左右決定,然而迪里夏提仍然擔心,巴切萊特5月的訪華之行以及北京其後的施壓,會讓她改變原本早已寫好的報告內容,影響報告的客觀公正性,以及譴責北京惡行的強硬度。
迪里夏提說:希望報告客觀公正地表達維吾爾人目前的現狀和處境,而不要為了取悅北京而使報告的強硬度和客觀性受到北京的影響。這是非常關鍵的,是令人既擔憂,而且非常敏感的問題。
人權組織批中國把國內輿論控制手段擴展全球
人權組織「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中國部主任索菲・理查森(Sophie Richardson)向本台表示,巴切萊特被中國施壓的事例,再次引證中國正把在國內施行的輿論控制手段,擴展到全世界,也再次證實美國國務院的指控。
索菲・理查森說:我想這是早已成立的事實,如果你翻查我們在2017年發布的報告,它記錄了中國政府如何向聯合國專家和官員施壓,試圖阻止他們對中國政府提出質疑。而過濾資訊、滋擾和恐嚇等手段,已成為中國國內的常態,而我們看到也愈來愈常在中國國外擴展。
索菲・理查森認為,巴切萊特離卸任只剩下數天,卻仍在猶豫要否發布承諾已久的報告,對此感到不安。她認為報告不單關乎新疆維吾爾人,更是對聯合國人權機制的一次公投,顯示巴切萊特有多大決心,向強權追究責任。
英國維吾爾人權活動家、組織「停止維吾爾種族滅絕」(Stop Uyghur Genocide)行動的執行董事拉希瑪.馬赫穆特(Rahima Mahmut),書面回覆本台查詢,表示樂見巴切萊特表態不會因壓力而屈服,但她認為惟有等報告完整發布,才能真正印證她的承諾。
在巴切萊特確認被中國施壓的前一天,美國國務院也發布報告,詳述中國如何在新疆問題上操控全球輿論,包括對透露新疆惡行的獨立消息來源加以詆毀,轉移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批評,另一方面則大力宣傳有關新疆和維吾爾人的「正面故事」,強調中國政策為新疆帶來的所謂經濟收益。
記者:呂熙 責編:李世民 網編:劉定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