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維權人士朱承志涉嫌「尋釁滋事」案周五(7日)會在蘇州宣判。法院管轄權被視為此案的焦點。有法律界人士認為,朱承志案件被視作政治案件辦理,難以保證司法程序公平公正。而湖南則有維權人士被當局施壓,阻止他們聲援朱承志。(高鋒 報道)
朱承志的案件完成庭審接近一年後,周五會在蘇州市吳中區法院宣判。湖南公民陳玉華表示,朱承志一批支持者已準備到蘇州聲援,但近日,包括他自己在內有多人先後接到當局電話向他們施壓。
陳玉華說:昨天(周二)打了我的電話。他沒說明,但是我知道是甚麼事。他就說,想見我一面,目的就是想阻止我到蘇州去。我們不怕甚麼壓力不壓力的。我是計劃去的。我今天晚上或者明天趕早走。第一,朱承志是我們邵陽的人,我們平時相處的很好。我們應該去聲援。第二,朱承志沒有犯錯。

關注朱承志案的維權律師劉曉原認為,此案充滿了爭議。他相信,當局並不把朱承志案視為一般「尋釁滋事」案處理。
劉曉原說:他是湖南戶口,長期在雲南居住。指控他涉嫌犯罪的事實與行為與蘇州也沒有關聯,所以需要上面的指定管轄,吳中區法院要受理這個案件,必須要有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轄,因為跨省市了。事實上朱承志案現在是作為政治案件在辦。一旦把案子歸類為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的話,程序上很難保證公正。
朱承志一直被公安視為監控和打壓對象。2018年4月,朱承志和多名維權人士去蘇州祭拜已故異議人士林昭時被抓,去年被正式起訴。根據起訴書內容,2010年以來,朱承志通過境外網絡平台推特和臉書,「大量散布嚴重損害國家形象,危害國家利益的虛假信息,起哄鬧事,混淆視聽,又長期詆毀中國法律制度,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起訴書又指, 朱承志的聯署好友數量達3000多人,發布的「虛假信息」多達50多條,累計被轉發40多次。
不過,起訴書並沒有提及朱承志祭奠林昭的事,反而指他炒作「建三江事件」、「慶安事件」、「雷洋事件」等其他事件。
劉曉原認為,當局以拜祭林昭為由對朱承志予以抓捕,其後再對他進行構陷。
劉曉原說:他們以掃墓事件把他抓了,抓了以後可能在偵察階段發現不好定罪 ,而上面又不想放過他,那怎麼辦呢?找其他事情。如果他在網絡上的言論構成尋釁滋事的話,蘇州對此案時沒有管轄權。發帖與蘇州無關,與為林昭掃墓事件無關,與蘇州相關事件也無關。
有分析則認為,朱承志被控「尋釁滋事」與他竭力追查好友、已故湖南工運領袖李旺陽死因有關。李旺陽因為支持八九民運而被監禁長達20多年。2012年他出獄後不久,被發現在醫院上吊自殺。外界對李旺陽的死因一直抱有懷疑。
由於積極參與民間維權活動,朱承志在2013年被美國「中國民主教育基金會」評為中國傑出民主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