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47歲的上海訪民陳恩娟,曾先後三次遭拆遷辦人員的強拆她分別位於上海不同地區的房屋。陳恩娟憶述,第一次是1991年,盧灣區房屋建設開發總公司不按拆遷政策安置房屋給她,也不給任何經濟補償,就把她用盡積蓄在盧灣區開了8年的飲食店拆掉,斷了他們一家6口的生活經濟來源。當時她有立即向政府領導反映情況,但盧灣區房屋土地管理局和盧灣區政府相繼表示,她的私房和店面是違法建築,拆遷沒有不當。
第二次是2000年,拆遷辦向陳恩娟表示要求收回她的位於浦東耀華路的房屋的土地用作商業開發。雙方沒有達成協議、也沒有任何行政和司法程序的情況下,發展商公然採用黑社會手段,野蠻地將他們的房屋拆卸。
陳恩娟說︰沒辦法談攏,後來動遷石在沒有任何手續就來了。我人還在家裡,他們就把我從家裡拖出來,東西都沒搬走,就直接用鏟車鏟掉,就是家裡的東西什麼都沒有拿出來。
陳恩娟表示,這兩次遭強拆的事,她都將侵權者告上法庭,但法院都判發展商無罪。在上海本地上訪無門下,陳恩娟不得不開始赴京上訪,希望能得到幫助和解決居無定所、喪失經濟來源等問題。她謂,上訪其間還經常受到警方的非法監控和羈押。
2003年9月陳恩娟第8次上訪北京,當時盧灣區副區長許錦國在北京親自找她談話,答應只要她回上海他們就會幫忙解決問題,不過當她回上海後,有關領導卻一直不來找她。同年12月,當局指她多次單獨或夥同他人至上海市龍華烈士陵園、“康辦”;北京市國家信訪局、國家建設部大門口等非上訪地點,擾亂社會秩序等罪名,判陳恩娟勞教1年9個月。陳恩娟表示,維護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而被判勞教,感到欲哭無淚。
陳恩娟說︰“上訪又被勞教,整個過程當中我們是沒有錯的,錯的是政府。因為我們其實在開始時是訪民,上訪只是要討回自己的財產。在整個上訪過程中,我們又受到各種各樣的侵犯,包括遭到警察的拘留、勞教,然後就變成了冤民。”
陳恩娟又說,她被宣判勞教後曾多次向管教提出要與家人見面,但一直未被允許,直至被釋放後才知道當時由於家人一直不知她的下落,年近八旬的老母親因思女心切大 一場,而她也對當時只有15歲的女兒十分歉疚。
陳恩娟說︰我跟她爸爸是離婚的,她這個小孩正上高中,我們又沒有經濟收入,就導致她輟學到現在一直在家。
除了被勞教外,陳恩娟表示更曾被關在一間細小的房間裡1星期,除2寸厚的鐵門外,四周都是水泥牆,裡面除了一隻便桶,什麼東西都沒有,也讓她險些喪命。
陳恩娟說︰關在那個很小房間裡面實在是空氣很差,一天就是除了出來的五分鐘洗澡的時間外,然後一直在流汗,一個星期下來人很容易虛脫了。最後我實在是不行了,他們看我不行了然後才把我放出來。
勞教結束後的陳恩娟與家人團聚,住在已故父母位於黃浦區的房屋裡,但在今月3日,這所房屋又被拆遷辦強遷了。陳恩娟表示,拆遷辦人員表示會以10萬元人民幣作為補償收回這塊土地,但她卻認為補償不合理,這筆錢根本買不到同區的房屋,要求安排住所。不過拆遷辦不同意,雙方在仍未有共識下,對方就強拆了陳恩娟的房屋,而這10萬元的補償也沒有真正交到陳恩娟的手裡。目前陳恩娟和女兒依靠親友接濟,暫時居住在親戚借給她們住的細小單位內。
陳恩娟表示,即使三次被當局強遷,也曾被判入勞教,但她依然不會放棄上訪之路,直至當局給她回覆,並討回自己的合法財產為止。
寒山評論:為什麼中國貨在很多國家被查抄?
近年來,影響中國大國形像的一個污點是中國貨在很多歐洲、亞洲和拉美國家被海關、市場管理和知識產權部門查抄,涉及的金額少則幾百萬多則數十億美元。當代世界貿易早已進入法制化和規範化的時代,各國之間的經濟往來一般都受國際條約的約束和雙邊協定的保障,加上政府之間的諒解,商人在其它國家一般都不會缺乏安全感,更不用說一夜之間財物兩空了。所以,像這樣大規模的貨物被查抄,又發生在同一個國家身上,可以說是世界貿易史上罕見的。就算在古代,商人在外要冒一定的風險,但那主要是被強盜搶劫,而不是被官府沒收。
中國貨物被查抄的原因中,很重要一條是沒有合法交稅。例如,早在2005年,羅馬尼亞各級經濟警察和財政衛隊加上市場檢查部門對華人商販頻繁檢查,許多人貨物被查抄,倉庫被封閉,人被罰款。根據中國官方新聞,羅馬尼亞當時的總稽查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解釋說,中國商人引起羅馬尼亞執法部門注意的問題是商品在進入羅國海關時,沒有按照商品的真實價值報關,造成市場上銷售的貨物偷稅漏稅。
俄羅斯一直是中國廉價商品的巨大市場,但也是中國貨被頻繁查抄、封存甚至銷毀的國家,其原因之一就和關稅問題有關。2008年9月,莫斯科政府對華商在那裡的露天市場進行突擊檢查,封存了大量儲存在倉庫裡的鞋帽和服裝,據報道總價值超過50億美元。莫斯科政府用於這項行動的資金就有2億美元。
到今年6月,莫斯科當局對裝在集裝箱裡的這批貨物進行銷毀,頭一批被銷毀的就有22個集裝箱的中國貨物。查抄這批中國貨的原因主要是稅收問題。中國和俄羅斯都是處於轉軌期,腐敗都很嚴重,加上俄羅斯海關制度不健全,這樣就出現了中俄貿易上的所謂“灰色清關”,即中國企業和貿易公司不走正常的報關程序,而是找到一些與俄羅斯海關官員有關系的“清關公司”代辦貨物進口的報關手續,將整批貨物以空運包裹的方式入關,這樣進口商品的關稅可以比正常情況下低很多,而低關稅又有助於中國商品在俄羅斯的廉價傾銷。俄羅斯海關和稅收部門一開始對這種途徑眼開眼閉;但當中國貨因廉價而充斥市場時,政府終於忍無可忍了。
除了偷稅漏稅,中國產品被查抄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含有有毒和有害物質,莫斯科政府對華商采取沒收和銷毀的行動的理由就是中國制造的紡織品和其它一些日用品損害兒童健康。而這個情況在歐美也大量出現。中國制造的寵物食品、奶糖、建築材料、牙膏等等,都曾經名列歐美國家有害商品的名單。
除了廉價產品的偷稅漏稅和危害健康,中國制造的技術含量很高的產品也被查抄,這和稅收和健康無關,而涉及到另一個問題:知識產權。近年來中國一些中國企業興衝衝到歐洲去參加產品展銷會,結果卻成為被查抄的對像。
2008年德國漢諾威信息與通信技術博覽會上,有24家中國內地參展商展品遭查抄,還有多家港台在內地的公司,盡管事後發現部分企業的查抄是錯誤,但中國企業在這次展覽上已經名譽掃地。2008年德國還舉辦了柏林國際消費電子展,中國參展的企業中竟然有69家參展商的商品,包括超薄電視機和MP3被搜走。2009年有又大量中國企業到德國年法蘭克福參加產品展出,這一次,吸取了教訓的中國企業事先自己過關,沒有把侵權產品帶出去,但一不當心,在展出的文字和圖像材料上卻被別人發現有這些企業在中國有侵權產品,於是中國展台被封,還被迫繳納了保證金。
由此可見知識產權在中國被侵犯,實在是和人權問題一樣嚴重,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中國人自己把它當作“崛起”的一條捷徑,而在國際上卻常常給“大國”丟盡了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