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開發和建設,令部份民眾受益致富,但同時亦令部份民眾的權益受到侵害。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一名老實農民,因政府工程蒙受損害,卻未能得到當局有效的幫助和解決。即使被受敷衍對待,但該名農民卻為討一個說法而成為訪民。(文宇晴 報道)
柳德運是鄖西縣幹樹埡村的村民,和家人主要從事耕種和養豬維持生計,即使是粗活,不過對於勤儉努力的柳德運來說,也算是自己的"生意",只是要比別人辛苦一點。
2013年在接近柳德運居住的附近,因修建公路展開了大規模的工程。柳德運對記者說,他們居住的房屋是祖屋,經過歷史的洗禮房屋的結構不太穩固。日復日的施工,令房屋的牆壁因施工時的震盪開始出現裂縫。為此,柳德運立即向村幹部反映,亦向土門鎮政府求助,不過得到的回覆卻否認是工程帶來的,政府部門不負責。
除房屋外,豬圈也因工程而被震壞,部份的建築甚至倒塌。柳德運說,由於還有其他村民也遇到同樣情況,當局無法再用藉口去推卸責任,不過遲遲未答覆如何處理。不僅如此,柳德運後來更發現,由於施工點接近他耕種的土地,當局未取得他的同意,偷偷佔去約1畝的土地。
經過交涉下,當局答應給出賠償,可是柳德運卻認為不公平。
柳德運說:影響當然大了,我的房子被震得快要倒了,現在就是不能住了,窗都被震彎了。危房改造也不給你改造,是把你的(申請)報上去了,但都(把款項)貪污了。不給你改造,也不給你維修,(土地)補償費也不足夠,不按國家賠償去做。
柳德運形容,這種與強搶無異的方式,令村民的合法權益受到剝削。只要跟村幹部或鎮上領導關係好的,情況卻不一樣。
柳德運說:有同樣情況的,但不少村民都到村外打工,都不知道。縣給3萬元1畝地的賠償,村裡給我們3千多元1畝,就是這樣子的。有關係的,就給多一點賠償。
為此,柳德運放下了鋤頭,開始了上訪討說法。在接近2年的上路上,柳德運依舊得不到任何說法。即使到北京尋求,最終也無法得到實際幫助。
柳德運說:上訪沒有人管,我們去鎮裡上訪,就把你弄回來,然後送到派出所關押,就是不讓你再去上訪。到湖北省沒人管,鄖西縣也沒有用。
記者問:有沒有去過北京?
柳德運回答:有去過,想北京(官員)要求地方政府解決。但我到了北京後,地方政府派出的人就把我從北京接回來,遣返後就放了我,不管了。
柳德運對記者說,本月中,他再次到土門鎮政府求助,要求盡快處理他的危房,以及賠償被強佔的土地。當時有官員對他說,"鎮裡設有專門關押訪民的地方,即使你到哪裡上訪都是沒有用。"
該名官員的一席話,令柳德運頓時領悟了"官官相護"的官場模式,為了自己的官運和財富,在位者往往不理會百姓疾苦,作為首要重視和處理的對象。更要趁機會在百姓身上搜括民脂民膏。
柳德運說:上訪的人多了,都是為了房子和土地而去的。但是不允許你去,去哪裡就去把你截回來。上訪聚集的人多了,就把你關起來,因為這樣我都是1個人去上訪的。現在都生活不了,1年、2年了,還是不給你賠償。去上訪都是花自己的錢,信訪局也不接待,即使接待也勸我回去解決,可是又不寫個信函給地方政府解決。縣政府不管,鎮政府拖著你。
記者問:生計怎麼辦?
柳德運回答:我去上訪,妻子去打工。都要為家裡生活,沒辦法。家人肯定支持,家裡都無法活了,他們不支持怎麼辦?
不過,柳德運卻未想過要放棄維權。他說,明白上訪路上的艱苦,因而他都盡量避開容易被官方認為是犯罪的行為,例如是集體上訪。因而他幾乎每次上訪都是孤身1人出發。為了家人,為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柳德運都要堅持下去。
0:00 /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