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正蘊釀嚴打中國過去多年逃避關稅做法。美國國會「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Select Committee on the CCP),近日向多個政府部門發信,指中國多年來將「中國製造」的產品運往東南亞和墨西哥等多個關稅較低的國家,再以重新包裝或取得偽造的原產地證明等非法手段,規避美國貿易制裁。本台翻查資料,過去7年美中貿易戰之間,發現中國和香港商品出口到美國的貨額下跌,同時向東南亞和墨西哥的出口數字急升,而東南亞和墨西哥進口到美國的貨額就出現相若升幅。
相關報道
- 美國對華關稅戰全方位封殺 中國更難重施故技逃避關稅
- 中國鋼材經第三國進入美國 以規避美國關稅
- 中國電動車近月跑贏特斯拉 美、墨關稅勢阻比亞迪北美布局
- 合成毒品「芬太尼」肆虐美國13年奪40萬性命 與中、加有何關係?
美國國國會「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周三(5日)召開記者會,並公布已向司法部、國土安全部及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出聯合信函,敦促政府加強抵禦中國經濟脅迫。
該委員會成員、資深民主黨議員拉賈·克里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說:「中共的經濟戰不僅僅是關乎貿易,而是權力和脅迫。一旦他們成功打垮競爭對手,基本上就能壟斷市場,進而利用這種壟斷來進行脅迫。而這種脅迫不僅限於經濟領域,還涉及台灣、南海以及其他與經濟無關的安全問題。因此,我們必須阻止這種情況發生。」
據委員會提交的信件指,自2018年美國對中國商品實施關稅措施以來,一些中國物流公司已標榜「轉運是規避關稅和進口限制的唯一方法」,吸引不少中國企業將「中國製造」的產品先運往第三國,尤其是關稅較低的國家,包括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墨西哥及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國(CAFTA-DR)等,再重新包裝或取得偽造的原產地證明,或在有關設立子公司協助之下,以非中國商品的名義進口至美國,從而規避關稅與進口限制。當中部分更疑似借此來掩飾涉及新疆強迫勞工的商品,甚至涉及中國對外輸送芬太尼前體化學品的問題。
貿易數據顯示中、港透過第三地出口手法逐年上升
翻查美國、中國和香港的官方貿易數字(見表),本台發現,2018年至2024年,中國、香港出口到美國貨額分別跌18%和6%;同時越南、墨西哥、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國和馬來西亞,向美國出口總額就依次分別升178%、47%、46%、36%。同期,中國和香港出口至東南亞和墨西哥等地急升幾成以上。
中國逃避關稅令美國本土企業倒閉
委員會指出,雖然美國當局已非常了解中國的避稅手法,美國國土安全部與商務部去年亦已查獲多宗上述案例,涉及規避數以千萬美元關稅,但監管執法仍然不足,助長了中國企業透過此手法轉運的商品不斷擴張,當中涵蓋汽車零部件、紡織品、服裝、鋼鐵、鋁製品等多個領域,最終令大批中國廉價商品湧入美國市場。在不公平競爭之下,美國相關產業已遭受嚴重衝擊,大批美國企業倒閉或裁員。
委員會敦促政府採取更嚴厲措施,包括對違規企業與個人提起刑事訴訟,以加強法律威懾;強化民事執法,加重罰款與處罰;主動啟動《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調查,打擊中國企業利用第三國進行非法轉運。
委員會早前已重新提出《保護美國產業與勞工免受國際貿易犯罪法案》,建議設立專責執法單位,專門調查與起訴涉及國際貿易犯罪的企業與個人,並已獲得全票通過,並目前正推動進一步立法。
編輯:溫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