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前想後】DSE也政治化


2019.03.19
fm.jpg 【師前想後】DSE也政治化

【師前想後】DSE也政治化

每年DSE口語溝通題,均有被批評考試政治化。今年只考了4天,已有兩題具爭議性的題目。

第一題

培育中學生對國家的感情以下哪項最有成效?
1.    了解袓國成就
2.    踏足祖國山河
3.    研習中國歷史

學生可否質疑這題預設——中學生對國家必定有感情?當然不可,否則便視作離題。何謂「祖國成就」?舉辦奧運、火箭上太空算成就嗎?學生可質疑成就背後所犧牲的東西嗎?考評局當然可以狡辯,說學生可隨意討論,但現實層面,學生為求穩健獲取高分,當然不會冒險,這亦是現今老師教導學生的策略。

第二題

以下三項是提升政治領袖民望的方法,以成效排優次。
1.    廣納民意
2.    與民同樂
3.    訪貧問苦

考生要有效討論,必定舉例,特別是香港的政治人物,但這又成考生的陷阱。例如學生最容易記起的例子,當然是林鄭給錢大陸乞丐這事例吧!但有考生表示不敢舉這例證,怕被批評侮辱領導人,對長輩不敬。

事實上,口語溝通由兩位考官評分,主觀成份極強,難怪老師教導學生要「避重就輕」。

所以,究竟這考試是判斷考生學科評級,還是思想教育,從上述兩題,我們可見一斑。

主持︰蕭新泉、黃偉國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新增評論

請將評論填寫在如下表格中。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台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因此,評論將不會在您提交後即時出現。自由亞洲電台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敬請各位尊重他人觀點並嚴守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