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16日),国务院又向伊朗施压,宣布制裁中国、伊朗及阿联酋等7间与伊朗国营航运公司IRISL做生意的企业;路透社又引述消息指,美国将撤消对华为的多项供货许可,英特尔将被逼停止向华为供货。另又再扩大制裁侵害香港人权的中港官员,当中更首次制裁中央五大职能部门之一统战部首长尤权。
踏入特朗普政府最后两天倒数,会否再有制裁新惊喜?美国国务次卿克拉奇(Keith Krach)表示,特朗普政府在任期的最后几天不太可能将更多公司加入黑名单。而蓬佩奥本人在推特发文指,在这最后两天会致力于权力过度,希望未来美国四年继续保持「美国优先」;副总统彭斯则在卸任前临别赠言,敦促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在美中关系上「保持永恒警惕」,指中国「有决心」以军事和外交手段扩展地区影响力。
但候任白宫幕僚长克兰(Ron Klain)指出,拜登20日宣誓就职后将签署约12项行政命令,面对美国当前的四大议题:武汉肺炎疫情、美国疲弱经济、气候变迁和国内种族不公问题。却未有一项与中国问题相关。拜登的对华政策是否「萧规曹随」?那又未必。
即将在拜登政府出任「印太事务协调员」的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1月14日出席一场由腾讯、雪佛龙、航海资本等跨国企业和投资公司赞助的座谈会上,多位曾在中国求学、工作或投资多年的行业领袖和专家学者,呼吁改变美中之间「零对话」的僵局,坎贝尔的讲话似乎给予他们一线曙光。
坎贝尔说:「一种智慧和恰当的做法也许是,彼此都停下来,深呼吸。也许后退一些,反思一下。考虑一下双方都可以迈出的一小步,释放在未来至少保持一种可行关系(workable relationship)的愿望。中国不会改变自己的制度,美国也不会撤出亚洲,但切实的一小步可以包括放宽签证政策,改善记者、大使馆的处境等。」坎贝尔为美国与中国重新正常交往铺路,那是否代表美国停止对中国制裁示好呢?
坎贝尔又说:「美中关系最重要的三个品质应该是可预期性、稳定性和明晰性,不要有惊喜,一小步、一小步地来。」如果美中之间没有警喜,那么中国是否愿意与美国合作呢?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给美国星巴克创办人及董事会名誉主席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回信,鼓励其与星巴克公司为推动中美经贸合作、乃至两国关系发展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习近平此一举动是否代表中国自此对美国放弃战狼外交呢?
主持:郑宇硕、曹嘉超
(以上评论纯属主持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