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五月指示情報機關調查新冠肺炎疫情源頭報告期限屆滿,如果美國情報機關真有證據是武漢實驗室所為,那中美闗係無可避免進入攤牌時刻!白宮發言人普薩基(Jen Psaki)周一(23日)說,報告會在美國時間周二(24日)如期完成,但仍需數日來理出一份公開用的非機密版本。根據美國權威專家,病毒沒有「人工製造」的特徵,但不能完全排除實驗室外洩的可能性。《路透社》報道引述3名美國政府官員與1名熟悉調查報告人士表示,他們不期待報告能下肯定結論,因為中國先前阻撓國際實地訪查,蒐集關鍵資訊。
如此一來,中美關係是否仍然是鬥而不破的局面呢?
另一邊廂,人大常委上周暫緩通過香港納入《反外國制裁法》,《華爾街日報(WSJ)》引述知情者稱,中國擔心立法動搖外資和投資者的信心。此前北京對網絡和補習社加強監管,已讓投資者心生疑慮。《南華早報》則引述港府知情人士表示,港府官員過去幾星期都在和銀行、商會見面,了解他們對立法的擔憂。他說,他相信本次延後表決的決定,是來自北京。多方面的分析普遍認為,中央暫緩《反制裁法》是因為忌憚損害香港金融中心角色,但《香港01》卻獨家報道說,原來是特首林鄭月娥在最後關頭發功!
《香港01》引述北京消息人士透露,特首林鄭月娥在最後階段向中央高層反映,《反外國制裁法》的實際影響層面或許比想像中廣泛,包括可能影響香港司法系統運作等,故希望有更充足時間,讓特區政府研究掌握,以及制定方案應對。林鄭向中央引「新疆棉事件」為例子,當時內地制裁了英國埃塞克斯園大律師事務所(Essex Court Chambers),而香港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郝廉思(Lord Lawrence Collins)在Essex Court附屬仲裁分支掛牌擔任仲裁員,日後《反外國制裁法》在港實施,郝廉思便很可能無法繼續擔任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反映在香港的現實場景中,《反外國制裁法》的影響面不止於經濟,還有其他還未留意到的重要層面。
如果以中央標準來看,這位效力於被中國制裁律師事務所的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郝廉思(Lord Lawrence Collins)一定是「疆獨法官」,林鄭如此挾疆獨法官來裹挾中央暫緩《反外國制裁法》,卻不先行DQ這位「疆獨法官」,如何令十四億人民心服?
主持:鄭宇碩、曹嘉超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