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破天驚】舉債六成還舊債 維穩產業國際化創出路?

0:00 / 0:00

兩會期間,中國總理李克強公布,今年預算赤字2.38萬億元人民幣,赤字率雖由3%下降至2.6%。但是否代表外界對赤字問題的憂慮減少了呢? 其實預算的總赤字,仍然高企,維持在2.38萬億水平。原來,赤字率下跌,純因計算赤字率基數的國民生產總值,由74萬億,升至82萬億元人民幣。那麼龐大的赤字如何填補呢?中央政府在同期所發的國債不斷上升,2017年已超過3萬8千億。最令內地經濟學者擔心的,是這類每年新發的國債,大部分都不是投入到實體經濟,而是以超過六成的新債來償付舊債和支付利息。

巨額赤字連年增長,可是軍費開支、維穏開支、外交開支就大灑金錢,三者的按年增長分別是8.1%、5.5%以及10%。當中達到接近二千億的維穩開支令人民深感困擾,這除反映國家未有誠意去解決人民真正的不滿,國家主席習近平更認為中國是時候不再迴避,要爭逐全球的領導位置,要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對一帶一路國家進行基建投資。中國已由韜光養晦改積極進取,中西方之間的新冷戰亦步亦趨,外媒關切中國的網絡維穩已經超越中國的防火長城,要走向海外。中國輸出維穏模式、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強勢輸出殖民主義。中共向世界擴張,普世價值、自由與文明,怎能不受到威脅?

主持:鄭宇碩、曹嘉超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