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如洪鍾】仲批鬥國泰?大陸經濟全面崩壞!
就國泰航空有內地旅客英語水平被空中服務員背後嘲笑的錄音曝光,而爆發歧視爭議之後,《人民日報》海外版旗下公眾號「俠客島」發文,說近年國泰不時出現歧視內地乘客的消息,似乎公司文化仍保留着崇拜洋人、尊重香港人且瞧不起內地人的優越感。國泰航空本身依賴香港,中轉是主要業務,內地乘客是國泰的基本盤。「內地遊客是香港服務業的衣食父母之一」,並強調國泰不能只是每次道歉,而應重拳整頓,建章立制,從根子上剎停歪風。
事件並未因國泰辭去涉事空姐而淡化,內地社交媒體反而充斥鼓勵錄影監察空姐服務的言論,又有挑剔說國泰機艙餐單滿是英文,未有改善歧視中文乘客問題。
說是香港人的衣食父母,內地業務佔國泰比例不比歐美業務高,反而這些「衣食父母」處身的國家經濟暗湧甚多,危機四伏!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公司前首席全球策略長、現任洛克菲勒國際(Rockefeller International)主席夏瑪(Ruchir Sharma)在《金融時報》撰文指出,不少分析師堅持中國重新開放將可以帶來繁榮,但事實上並沒有,反而中國經濟存在諸多問題,中國經濟爛透的真相已經逐漸明朗。
若指望中國內需,那些認為中國一旦解除封鎖,將有報復性消費的分析師,大概預料不到在中國28個行業中,有20個行業的企業收入增長速度,低於官方公布的GDP,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中國股票指數,也從1月份的高峰值下跌15%,非必需消費品類股也跌了25%。
在國內投資信貸額看,夏瑪從數據解析,中國的信貸增長也在放緩, 4月份僅增長7200 億元人民幣(約1030億美元),是樂觀分析師預期速度的一半;而中國消費者的償債負擔,達到可支配收入的30%,是美國的3倍!許多中國年輕人需要一份工作才能加入消費狂潮,但是城市青年的失業率正在上升,上個月高達20%。
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採購聯合會31日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 5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進一步降至48.8,低於市場預期,這是連續第三個月回落,也是連續第二個月低於榮枯線。《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經濟多年積累的潛在問題正重新抬頭。
主持:鍾劍華、曹嘉超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