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 0:00
被喻為「千年一遇」的河南水災逐漸退潮,大陸官方公布河南強降雨至今造成56人遇難、5人失蹤。《財新網》報道,在重災區鄭州市的京廣路隧道,救援人員繼續抽走積水,打撈到兩具遺體。在這條被網民稱為「死亡隧道」的出口處,現有大量被棄置的車輛。有當地市民指,事發時隧道內有幾百車輛,懷疑官方嚴重虛報死亡數字。
鄭州水災有幾分人禍,幾分天災?如果是千年一遇的天災,為何偏偏大陸氣象局未有及時預警?如果是人禍,究竟當局治水有何不足?
河南地處黃河以北,一向受水患威脅,中央自2016年已特批打造河南鄭州為「海綿城市」,讓鄭州可以像海綿一樣,遇雨時能夠自行有效吸水、釋水、蓄水和淨水的排水管理,吸收利用雨水,令其在城市中循環,防止都市大面積淹水、有效降低洪災的傷害,過去五年投資超過五百三十多億,為何一遇水災偏偏未能發揮作用?是否存在工程偷工減料的貪污?習主席對付內蒙的「倒查三十年」的狠勁哪裏去了?
「千年水災」襲河南,習主席除了下旨「要將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之外,為何不來「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偏偏到西藏拉撒逛街看跳舞?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上周在微博批評德國洪災,批評西方的治理模式不行。才沒幾天,河南暴雨致災,胡錫進卻稱,鄭州1小時內竟然降了201.9毫米,這肯定是全球今年單日時間內最猛的強降雨之一,「這種極端天氣導致洪災是必然的」。為何發生在德國的水災就是人家西方治理模式不行,在中國就是必然?
主持:鍾劍華、曹嘉超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