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協被《人民日報》及《新華網》等頭號黨媒先後批評是「毒瘤」、「必須剷除」,繼而遭教育局「割席」終止合作關係。教協日前表態一直「反對港獨」,又召開理事會後,會長馮偉華去信會員,表明了決定「今後將聚焦教育專業和權益的工作,全力做好工會的本業,服務會員,並繼續為會員提供多元化的褔利服務」。
可是,本港黨媒未有「收貨」,《文滙報》指教協「不容狡辯!教協亂港鐵證如山」;警務處處長蕭澤頤周五(6日)接受《鳳凰衛視》訪問時直言:「不排除會調查教協有否涉及任何違法行為,指任何一個組織,如企圖違反一些國家安全的行為,又或者任何刑事的行為,警方一定會追究到底」。
教協一再妥協,周五宣布成立「中國歷史文化工作組」,所有過往製作的教材,包括政制發展、八九民運、及介紹劉曉波等已從網站下架。教協表明繼續推動中國歷史、國情和文化工作,培養家國情懷,正籌備中國歷史及文化書目,讓老師參考。教協如此「委曲」是否可以「求全」?如此之委曲又是否最後的委曲?
教協如此溫和的工會都被黨國連番打壓,一葉之秋,香港局勢怎會好轉?
美國總統拜登周四(5日)宣布,因應中共對香港的打壓,美國政府將向在美國的香港居民提供臨時「避風港」,允許他們延長在美居留期限。根據這一政策,目前在美國的香港居民將可以獲得最長18個月的「暫緩撤離」期限,讓他們暫時得以在美國居住。
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對此回應稱,此舉為「雕蟲小技」,「充分暴露」了美國用「香港牌」「遏制中國發展的險惡用心」。
這些部份的香港人如果選擇捨香港而取美國,是否值得中國挽留?香港人如果自願選擇移居外地,又怎會變成美國的「香港牌」,這「遏制中國發展」之說又從何說起?如果只是少數香港人對前途沒信心而離開,為何會「遏制」了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發展是靠一些對中國及香港沒信心的人撐起的嗎?如果離開香港的人是多數而非少數,那豈不是證明中共的《國安法》及《完善選舉制度 》不得人心?
主持:鍾劍華、曹嘉超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