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穿越】擴張的愛國教育

0:00 / 0:00
【自由穿越】擴張的愛國教育 有說「教育歸教育, 不該帶太多政治」, 然而在現代行政架構下, 教育已被視為配合政府方針的政策工具。今集我們嘗試穿越不同的課堂, 從過去的課程、不同的舊課本, 了解從殖民年代到後回歸的校園, 香港人的身份建構是從何而來?

「只要他們沒有醒覺,他們永遠不會反抗; 而只有在反抗之後他們才會覺醒」(Until they become conscious they will never rebel, and until after they have rebelled they cannot become conscious.)<br/> <em>--George Orwell, 1984.</em>

有說「教育歸教育, 不該帶太多政治」, 然而在現代行政架構下, 教育已被視為配合政府方針的政策工具。今集我們嘗試穿越不同的課堂, 從過去的課程、不同的舊課本, 了解從殖民年代到後回歸的校園, 香港人的身份建構是從何而來?

香港過去二十年, 普選進程、政制改革停滯不前, 民眾對政權累積不滿, 政府拒絕溝通導致年輕一代反抗情緒激增。於是近十年不斷有以教育加強國族認同、提升愛國情懷之說。

歷屆配套科目包括:通識、綜合人民、中國歷史、國文......等等。總括, 通識公民教育強調互相尊重、就事論事讓學生學習思辯「理」與「力」, 教師的責任就是教導下一代要求真去偽。然而真正教育在於啟智, 本質上與盲目營銷當權者心中的愛國主義營銷相差甚遠, 經過多番改版, 亦沒能把孩子訓練得更愛國。

佐治奧威爾的1984中有這樣的描述:
「只要他們沒有醒覺,他們永遠不會反抗; 而只有在反抗之後他們才會覺醒。」

今天即將再面臨扼殺, 我們要關心的不單是「愛國教育」會教甚麼, 更要關心它選擇不教甚麼!

也許政權今天關心的已不再是香港人愛國不愛國, 而只要港人在恐懼中服從、令人不敢說「不愛」已任務達成了。

主持:劉偉聰
嘉賓主持:曾志豪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人及嘉賓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