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外望】中國疫苗變信心危機

0:00 / 0:00

香港特區政府早前宣布,將會引進三款不同的武漢肺炎疫苗,包括中國科興疫苗、德國藥廠BioNTech/中國復星的mRNA疫苗,以及英國牛津大學參與研發的阿斯利康疫苗三種。然而,港府似猜到市民會紛紛棄中國疫苗,而選擇注射外國疫苗,特首林鄭月娥竟然聲稱,市民只可以選擇是否接種,而不能選擇疫苗的品種,事件當然引來一片質問:當局為了強迫市民「選擇」中國疫苗,結果會否造成大規模拒絕接種?如果市民大規模拒絕接種,那麼所謂以疫苗來防疫,解決目前疫症的難關,是否又變成空談?

正如中國疫苗與中國奶粉一樣,對「中國製造」一直最抗拒的,就是中國大陸的人民。這些年香港賣奶粉的藥房,以至後來的「醫療集團」,都如雨後春筍成行成市,它們的一大客源,就是來自中國大陸的「醫藥遊客」。香港一些醫護透露,來港打疫苗的中國遊客,定必須仔細檢視疫苗的生產地,看清楚不是Made in China,才願意接受。問題來了,為甚麼連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都不願意打中國製造的疫苗呢?不知林鄭月娥如何看呢?究竟這些中國人的選擇,又是否「政治化」?是否應該拒絕這些中國人來港打外國疫苗?

近期流出不少有關中國疫苗品質成效的「傳聞」。秘魯與巴西早前都曾表示,基於中國疫苗不安全等原因暫停有關的測試;近日,巴西政府再次指控,中國在核准使用武肺疫苗的過程並不透明,完全無法取得相關信息,因此質疑其安全。

對於國產疫苗,大陸人自己質疑,海外也有質疑,港人信心不足也不足為奇了。那麼香港特區政府強推接種計劃,即是否要令全民拒打才甘心?是否要連累全部買回來的其他疫苗,也變成無用之物呢?

(以上評論純屬主持人及嘉賓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