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業”非貶義詞? 經濟學者:青年失業或成政治問題導火索
2023.07.03 15:27 ET
就在中國年輕人失業率創下新高之際,中共直屬黨報《經濟日報》7月3日發文稱,隨着2023屆畢業生陸續離開校園,一項調查數據顯示,選擇“慢就業”的應屆生從去年的15.9%,上升到今年的18.9%。
文章中稱,“慢就業”現象不是貶義詞,需要從兩方面看待。大多數“慢就業”不是不就業,更非“躺平”。由於今年青年就業壓力依然較大,未就業畢業生和失業青年不得不被動選擇慢就業,繼續搜尋合適的崗位。針對這種情況,應當持續不斷提供就業服務,讓有就業意願的青年儘快就業或參與就業準備活動
公開資料顯示,“慢就業”是指大學生在畢業後,既不打算馬上就業也不打算繼續深造,而是暫時選擇遊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創業考察等, “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的現象。
與此同時,中國知名經濟學者、中國宏觀經濟論壇創始人劉元春警告說,中國青年失業問題可能會持續10年,且短期內會不斷加劇;若處理不當,將會引發經濟領域之外的其他社會問題,甚至成爲政治問題的導火索。
據美國彭博社3日報道,劉元春是在中國宏觀經濟論壇6月底發表的一份報告中,發出以上警告的。該報告還提到,中國經濟復甦的痛點與難點集中表現爲“五個20%”,包括青年羣體調查失業率突破20%、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年減20%、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年減20%、地方土地出讓收入年減20%、消費者信心指數的缺口高達20%。這顯示,相關領域的壓力已經超出了經濟自我修復的能力。
責編: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