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大媒體報道江澤民死訊 評價其影響
2022.11.30 10:45 ET
江澤民逝世的消息傳出後,國際主流媒體紛紛報道。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標題是《江澤民逝世:站上中國權力最高峯的紅色工程師,享年96歲》。文章稱他生前是除習近平外,當今中國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因“六四”事件而上臺後,在他治下中共不斷加強對權力的控制。即便他在2004年已卸下官職,但影響力仍絕對不容小覷。
紐約時報發表的文章題爲《中共前最高領導人江澤民去世,享年96歲》,其中詳述了中國國內和國際上對他的不同看法。文章說,對他好感和興趣較少的中國人叫他“花瓶”,嘲笑他的煩文虛飾。晚年的江澤民被青年擁躉戲稱爲“蛤蛤”。作爲中共總書記的13年內,他成長爲一名老謀深算的政客,打敗了一個又一個對手。
文章還說,江澤民領導了鄧小平時代開啓的資本主義轉型,帶來了巨大的貧富差距,培養了官僚腐敗和裙帶主義的文化。他執政期間,中美關係大起大落,特別是最初幾年。但回頭來看,他可算是一個實用主義者。卸任時,其影響力和自我已經大幅膨脹,戀權不願離開。
《華爾街日報》的標題是《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逝世,終年96歲》,報道中提到,目前,現任領導人習近平的動態清零抗疫政策在全國各地引發動盪,中共正加以應對。報道還說,以往中國高層人物逝世曾引發公衆哀悼,並演變成反對在任領導人的大規模示威活動。例如,1989年的天安門廣場抗議,最初是爲了悼念去世的前黨總書記胡耀邦。
臺灣中央社則連發多文,總結江澤民執政是“政左經右,壯大中共權貴資本集團”;任內提“江八點”、飛彈恫嚇臺灣大選,以及“收回港澳”, 並使中共轉型爲“集統治及金權於一身的集團”,成爲社會不公的根源。還稱江澤民 “愛掉書袋,訓晚輩”,並斥責港媒“太簡單、太天真”,成爲網路搞笑經典。
(責編: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