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校外培训机构要想继续存在,得登记为非营利组织。中国教育部网站7日公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在今年年底前、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完成非营利性机构登记前,应暂停招生及收费行为。
教育部官网公布消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文件),教育部会同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三部门通知”,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工作,将进行部署。
通知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双减”文件精神,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通知明确,对于现有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线下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线下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以及终止培训机构等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办法办理;2021年底前、完成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的行政审批及法人登记工作,培训机构在完成非营利性机构登记前,应暂停招生及收费行为。
在中国官方的“双减”政策下,包括培训机构后续与家长和学生之间可能产生无法履约与各种“退费”问题的纠纷,已经引发中国行业内人士担忧。
而在“三部门通知”中则指出,要坚持依法依规、平稳有序,确保存量课程稳步消化、人员安置妥善合理、财物处置合理合法。
通知要求,各地要建立联合工作组,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和工作流程,统筹协调推进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登记工作。要建立问责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相关单位及责任人严肃问责,确保工作按期完成。
责编:郑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