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在总结卡扎菲下场时强调,卡扎菲不时通过电视画面和录音,号召支持者抵抗,并称自己决不会离开利比亚,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卡扎菲最后落网伤重死亡,证实了他的誓言。
文章认为,卡扎菲被捉与死亡两种结局,也许对卡更合适的是死亡。卡扎菲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战死沙场,一了百了,不必承受笼中受审的下场,在其支持者眼中或许这样的结局还是一种“刚烈”。
文章强调,卡扎菲“伤重身亡”而非被抓获,令各方松了一口气。对于北约而言,一旦卡扎菲被抓获,被引渡到海牙国际战争法庭,这个著名的“大嘴巴”将再难被封住,届时或许会令各国尴尬不已,而倘无法引渡,盟国颜面将不免受损。
对过渡委而言同样如此,如果卡扎菲被抓获,在国内受审固然可以解气,可以因“第一个在本土俘获并审判独裁者的阿拉伯国家”而自豪,但不判死刑心中难免惴惴,判处死刑势必引来国际非议;如果将他交给海牙,则“因人成事”、“傀儡政府”的阴影,恐怕要纠缠一阵子。
对卡扎菲的死忠,卡扎菲一死了却无限事,无须庭对刀笔吏,对于一个失败者而言,未尝不是最痛快的一种解脱;至于后者,一个死人可以做偶像、做烈士,可以附加无穷的说辞和演绎,反正他已经死了,再做不出任何更丢脸的事。目前的结果是一个令当事各方“皆大欢喜”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