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报道,中共已故领导人毛泽东和妻子江青花钱上实行AA制,且两人每月几乎都花光收入。
该报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的文章披露了解放初期,领导人的薪资级别「秘密」。1955年,国家公务人员结束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的双轨制,开始执行等级工资制。以周恩来为首的领导小组开始编制工资方案,实行「四定」,即「定职、定级、定衔、定薪」。按照国务院第一次拟定的工资方案,行政级从1级到24级,一级是军委主席毛泽东(大元帅)600元;二级是副主席、总理,550元,包括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三级是元帅,500元,包括陈云、邓小平和各位元帅;四级是大将,450元;五级是上将和大军区、省、部级正职,400元。
方案呈报到毛泽东那里,他在看后说:「我看不妥,这样不利于团结,贫富差距要缩小嘛!」其后,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又说:「你们让我当大元帅,是把我放在火炉子上烤我呀!一级干部就我毛泽东一个人,你们都是二级、三级,我毛泽东太不够意思、太不够朋友!我把一级让给马克思、恩格斯,把二级让给列宁、史达林,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三级干部。」
于是,周恩来等又想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原划分的24个行政级别未变,工资稍有改动。最终的方案是:一级594元,二至五级依次为536、478、425、387元。级与级之间最多相差50多元,最少只相差5元。因地区类别不同(全国划分为4至11类),同级地方干部相差10至40元。按照「血比汗值钱」的原则,军队干部比地方干部平均高出30元左右。
这套等级工资制是从老大哥苏联那里学来的,毛泽东虽不满意;但也很无奈。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毛泽东在八届二中全会上又对等级工资制提出批评:「现在高级干部拿的薪金和人民生活水平相比,悬殊是太大了,将来可以考虑减少一些薪金。」国务院据此迅速拟订了减薪方案:党政高级干部,即行政十级以上干部全面减薪。减薪后,行政一级降为504元;二级降为454元;三级降为405元。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经济萧条,出现饥荒。身为党中央副主席的陈云带头提出给自己降级、降薪,毛泽东拍手称好,说:「要降,我们一起降嘛!与全国人民共度难关!」1960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通知:三级降12%,四级降10%,五级降8%,六级降6%,七级降4%,八级降2%,九至十七级降1%。毛泽东、周恩来等主动把工资降到三级,统一调整为404.8元,自此直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去世,这个标准就一直未动。
当时城市居民每人每月的平均生活费仅为八、九元,三、四十元的月工资能养活一个五口之家。按这个标准,领袖们的工资也不算低;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生活并不宽裕。
吴连登,1964年至1976年在毛泽东家任管理员。据他回忆,毛泽东每月的固定开销包括党费10元;他的房屋包括家具全是租用的,一月费用84元;两个孩子的学费,原来每人15元,随着物价上涨,提高到每人30元;江青还有一个姐姐住在这里,每月生活费30元,也由毛泽东支付;冬天还要付取暖费30多元。大约固定花销为200元。毛泽东唯一在生活上有要求的,就是烟和茶。抽烟要花去100元,还有几十元的茶叶。
据吴连登回忆,毛泽东与江青花钱上实行AA制,各花各的钱,各记各的帐。吴连登说江青最大的支出是购买摄影器材和冲洗胶卷。「江青经常让我去给她改一些衣服。没钱的时候,她也会把白色的衣服染成灰色,过段时间又染成黑色来穿。有人说江青拿牛奶洗澡,我负责采购,没有买过那么多牛奶。江青当年用过的比较奢侈的东西就是发胶,只有友谊商店可以买到。」
据1968年1月毛泽东的一份家庭生活收支帐目,他的日常支出一栏列有:「月房租费125.02元;12月、1月党费40元;日用消费品92.96元;液化气9.6元;伙食659.13元。」由此可见,从收支上看,毛泽东加上江青的工资,「第一家庭」算是「月光族」,即每月都花光收入。当然,除了工资,毛泽东还有一项大收入,就是稿费,他是有权支配的;但这个稿费是存在中办特会室的名下,多用于公家事务,毛泽东的日常开支,还是自己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