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抑郁指数再创新高 最大压力来自政治疫情

香港抑郁指数再创新高!最新香港心理卫生会公布2020年抑郁指数调查结果,当中“应关注”和“临床组别”组群达23%,为过去5次相同调查中“最为令人担心”。调查发现,逾六成人认为抑郁来自政治社会事件和疫情。不过,记者发现,调查在《港区国安法》实施后进行,避谈首位压力源的政治因素,但只集中分析疫情。城大社会及行为科学副教授赵雨龙回应记者提问时,承认无加入政治分析,强调无自我审查,惟称资金来源自劳福局,“有一定限制”。

香港心理卫生会周四(21日)举行记者会,公布“全港抑郁指数调查2020”结果。调查于2020年8月至9月进行,透过网上问卷和电话访问,访问1,336人,对比2012年、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举行的相同调查,发现港人抑郁指数再创新高,形容情况“最令人担心”,由过去稳定上升变成急速上升。

按PHQ-9指引,抑郁总分由最低0分至最高27分,当中总分达10至14分的受访者,即“应关注”群组为14.6%,而总分达15分以上的“临床组别”,即估计患有抑郁症及需要接受专业治疗,达8.4%,该两个组群合共达23%,较2018年的调查的18.1%,急升27%。

另调查发现,18至44岁年龄组别、女性组群的抑郁指数较高。而仅约一成受访者面对抑郁情绪会寻求专业人士协助,选择睡觉纾压的人占最多,达逾四成,认为港人求助意欲低,亦有不少人不知道求助渠道。

至于抑郁来源,是次调查特别加入疫情影响,当中发现,政治社会事件和疫情是造成港人过去近半年首两位的压力来源,分为达65.2%和61.7%。

该调查在《港区国安法》实施后进行,本台发现,政治社会事件位居首位压力源,但调查分析中竟只字不提,只以大篇幅分析疫情影响。

参与调查计划的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及行为科学系副教授赵雨龙博士回应本台提问时称,调查已就社会状况,新增“政治社会事件”和“疫情”为压力源的选项,但承认无就社会事件详细分析。

赵强调,导致港人抑郁指数上升,是源于疫情连带政治事件在同一时间双重冲击,并非因单一因素造成,而社会事件对压力影响众所皆知,“压力不分颜色”,不同政治光谱都有压力。

记者 李智智 责编 胡力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