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血未冷|8964:不能遗失的时代密码(之三)


2019.05.28

香港血未冷|8964:不能遗失的时代密码(之三)

自1990年起,每年六四,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都会点起数万只悼念的烛光,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六四事件悼念活动。

香港支联会主席何俊仁:“从来在人类的文明史里面是没有这么多人可以维持这么多年,每一年同一天在一个地方来抗议当权者。”

维园的烛火温暖着六四难属的心,也让世人相信,中国人并未遗忘,民主尚有希望。

可近年,来参加悼念的人少了。

1989年4月15日,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逝世。官方一周后在人民大会堂为他举行追悼会。大批民众和学生在天安门广场聚集。当时的香港学联秘书长陶君行也在其中。

香港学联秘书长陶君行:“我那个时候那一刻觉得中国有希望。我觉得改革开放在经济改革开放之后,其实民智开了,释放了人的自由。由经济层面其实慢慢迈向政治层面,所以给我的感觉很好。所以在那刻其实看到希望,同时还有转机。”

他回到香港后,发动连串示威和筹款,继续支援北京的学生运动。5月17日北京宣布戒严,触发香港百万人上街游行。

陶君行:“我觉得香港人逐渐感到一种希望,同时我们参与的人心里面其实也都有自觉还是不自觉的会觉得香港的未来其实就是寄托在中国。所以当时我们叫得最响亮的口号就是,‘今日的中国明日的香港’。我记得我母亲从来不会游行示威,和一般的标准香港人一样,从小到大都不会跟你讲政治的问题。但我记得她第一次参与的游行就是六四。”

但当年很少人会想到,学运最后会以血腥清场结束。

陶君行:“香港人当时的心情就是很失落很无助,同时觉得自己很无能。所以之后香港很多人选择移民就是因为六四。既然很多人是这样的话,其实我们才要坚持下去 。”

学联于是加入由多个民间组织成立的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自1990年起,每年六四,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都会点起数万只悼念的烛光。

香港人坚持了20多年,维园的烛火明明灭灭。近年来,参加香港六四纪念活动的人数有所下降,原因并非来自北京的压力,而是香港本土思潮兴起,新生代更关心本土的政治发展,对六四有不同于前辈的看法。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主席周竖峰:“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六四是很遥远的事。甚至是在课本上认识的,很多年轻人连维园晚会都没有去过。六四事件对于他们来说很可能就是历史事件,反而雨伞革命是很多年轻人经历过的。”

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外务副会长吕天忻:“从小开始家里人已经有提到六四事件。长大后对这些先贤的尊敬是没消失过的,也不会说那种同理或者同情心是完全没了的,是从一个比较感性的角度去变为一个相对更加理性的角度。”

周竖峰:“是不是我们所谓作为中国人一定要去传承建设民主中国这份使命呢?”

吕天忻:“支联会的六四晚会渲染那种气氛多于实质的内容。是不是每年举完烛光,哭完明年再来,再哭过?”

周竖峰2016年当选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会主席。同年,作为支联会创会成员的学联正式退出支联会。这一个分水岭,标志着学生组织和支联会正式分道扬镳。从此学联不再出席维园烛光晚会。

周竖峰:“我们这一帮学生跟支联会有一个很大的冲突就是,说一句重话我认为支联会或者泛民从来没有真正吸收六四的教训。六四对于香港及世界最大的教训就是中共是一个杀人政权,是一个屠夫政权。它把政权稳定性放到最高,只要维护政权的稳定它不惜屠杀自己的人民、屠杀自己的学生。如果泛民真能吸收这个教训,这30年就不应该还在中共底下摇尾乞怜、委曲求全,不应该再去妄想能够和中共在和平的谈判桌上能够乞求到中共这个皇帝给予香港多少恩赐。”

吕天忻:“不是说我们冷血或对六四无感,而是在于我们本身成长的经历里面,我们经历的是国民教育,我们经历的是雨伞革命,这些是我们切身跟其他香港人,我们同一个族群的人去相处的共同奋斗的一些回忆。”

如果说,六四事件将香港人的命運和大陆人紧紧绑在一起,人溺己溺,唇亡齿寒,那2014年的雨伞运动就是新一代香港人跟中国的决裂。

吕天忻:“北京奥运看到中国在运动上好像很厉害似的,就觉得很自豪我是一个中国人。后来开始接触时事,甚至发现原来这所谓的中国原来会侵蚀我们香港的一些文化,那么我们爱的国家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这个就会让你有这样的反思,不会再有觉得自己是中国人的认同感或者自豪感。我已经觉得自己和中国人这样的身份认同没有半点关系。”

据2018年12月香港大学民调发现,港人对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指数显著下降,创下自2014年以来新低。

香港北京,渐行渐远。民心离散,爱国情怀已然走到尽头,当年由六四激发的推动国家民主化的冲动无以为继。香港新生代以他们的方式传承六四遗产。

周竖峰:“不可否认雨伞革命对于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人的政治启蒙一定会大很多。二十年之后或者十年之后,我觉得我的后代是否应该将雨伞革命的记忆传承下去,我觉得不必要。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政治启蒙。”

从2010年开始,香港中文大学就摆放了民主女神像。当时不少经历过六四的人都希望大学生能够肩负起薪火相传的责任。但是对现在许多的学生会成员来讲,民主女神像的意义不再单一。

吕天忻:“二千名中大师生一路护送他们进来,之后民主女神有时会挂着彩虹旗,可能是宣扬同志平权的信息;会挂着政治犯名单。学生在试图用不同的方式去赋予民主女神像新的意义。六四事件对于香港的民主发展或历史是有一定的重要性,所以不应该不记得。新一代未必看到烛光就会有那种情感。如果我们用我的方法去做。大家百花齐放是否会更加好?  ”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