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威廉,德國社會在移民問題上提出開拓反省性的新問題


2016.09.09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張威廉0825.jpg 積極從事聯合國難民及兒童人道援助活動的華裔女企業家張威廉女士。(取自張威廉臉書)

以反省自己歷史,更好地承擔歷史責任著稱的德國社會,在移民問題的認識上提出了新的討論問題。張威廉女士認爲,這非常值得推崇德國的中國人學習和借鑑。

最近一年多,歐洲出現二次大戰後,甚至可以說百年來最大的難民潮。這個動向對歐洲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產生了影響,在歐洲人中,如同三十年代中期後如何對待猶太難民,冷戰時如何對待東歐等共產黨社會的逃亡者,七十年代中期後如何對待柬埔寨越南等國的難民一樣,產生了激烈的爭論、甚至對立。而這個爭論如同所有全球化問題一樣,在華人社會中也同樣存在。八號,記者在臉書上看到,移居到德國的華裔商人張威廉女士向華人社會介紹德國社會在移民問題上出現的新的思想動態,爲此,八號晚上記者採訪了張威廉女士。

關於這個新的動向,張威廉女士對記者介紹說,“本星期三,七號在明鏡在線登出了一篇卡爾斯魯厄的 社會學家安奈特·特萊伯爾(Annette Treibel)在羅斯托克舉行的溶合移民問題研討會上提出的一個問題。她認爲不但移民要提高融入德國社會的能力,同樣重要的是要提高德國老年人如何對待移民的能力。德國的老一代的很多人,至今不接受稍深色的皮膚,帶口音的德語,甚至見到在德國出生的移民的後代,還要問是從哪裏來的,是不是準備回去。”

爲此,張威廉女士認爲,在這個問題上特萊伯爾女士的看法非常值得喜愛以德國人爲榜樣的中國人的思考和借鑑。對此她介紹說,“特萊伯爾女士認爲,移民問題是一個現代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融入一個社會不是一場‘柔情聚會’,一定會有問題,有摩擦和矛盾。但是它卻不是一定會導致對抗,以及像前幾個月那樣的緊張氣氛。”

對此,張威廉女士對記者說,中文社會一直推崇德國的進步和反省,可這都是一步一步很艱難地克服困難和阻力,社會的保守勢力做出的。爲此,對於德國時下在移民問題問題上討論和思索她對記者說,“這件事給我的啓發是,第一我認爲,一百年來的歷史,世界上人爲災難死亡的幾億人都是因爲族羣問題產生的,如種族,階級,信仰,地區。所以族羣問題是造成現代社會災難和動盪的最大根源。第二所有的人都要學會對不同族羣的文化、信仰、習慣的尊重。第三,德國學者的話告訴我們,對我們海內外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也是如何提高我們對待移民的認識。我們不能搞完了階級鬥爭,再次拾取西方人不要的東西,幫助極端分子搞族羣、文化鬥爭。”

(特約記者:天溢 )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