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陳破空:“東昇西降”是個僞命題,爲習近平連任造勢

2021.05.13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評論 | 陳破空:“東昇西降”是個僞命題,爲習近平連任造勢
Photo: RFA

今年以來,中共突然拋出一個“東昇西降”的說法。上到總書記習近平,下到御用學者,再到大外宣機器,同聲鼓譟“東昇西降”論,宣稱:“時與勢在我們這一邊”。

“東昇西降”論的根據何在?北京的根據之一大概是說,中國首先擺脫了大瘟疫,而其他各國仍深受大瘟疫之害;有的國家如印度,更重新淪爲重災區;而在去年,僅中國實現了經濟正增長2.3%。這種算法,顯然沒有把臺灣、新西蘭等防疫、抗疫最成功的小國計算在內。

北京的根據之二,就在美中貿易戰的背景下,中國對外貿易不減反增。其實,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在過去四十來年,美歐各國犯下嚴重戰略錯誤,把80%以上的醫療生產線、供應線放置中國,既成全了中國作爲一個製造業大國的崛起,又把至關重要的生命線 -- 藥品、醫藥設備,甚至於口罩等的控制權交由北京掌控,成爲中共倒過來要挾、勒索美歐等國的利器。就在這場大瘟疫中,各國受制於中共,而中共大發災難財,讓美歐和世界各國吞下苦果。但由此也促成美歐等國的覺醒,決意重新佈設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

北京的根據之三,借中國綜合國力膨脹,中共野心膨脹,狂增軍費,讓中國軍力急速擴張,不僅給包括臺灣、日本、南海諸國、印度等周邊國家構成最嚴重威脅,而且也給美國帶來最大挑戰和威脅。中共窮兵黷武,挑起軍備競賽,以至於不僅美國、印度、臺灣、東南亞等國被迫大增軍費軍備,就連戰後受和平憲法約束的日本也都開始增加軍費,重整軍力,急起直追。

其實,所謂“東昇西降”的論調,在近代歷史上就出現過多次。當日本軍國主義在亞洲攻城略地、侵略與擴張處處得手、打造“大東亞共榮圈”、鼓吹“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之時,就是“東昇西降”論盛行之時。二戰後,以蘇聯爲首、中國爲次、東歐八國拱衛,還有散落世界的共產黨國家陪襯,形成東西方冷戰態勢,又是一次“東昇西降”論的盛行。毛澤東爲此曾洋洋自得道:“東風壓倒西風”。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經濟鼎盛、亞洲“四小龍”崛起,也一度成全球經濟上的“東昇西降”論。

至於毛澤東死後的中國走上“改革開放”之路,藉助香港和臺灣兩大窗口,藉助美國、日本和歐洲的大量外資注入,迎來經濟恢復;憑籍巨大的人口和幅員,中國得以從經濟上崛起。中共由此狂增軍費開支、着重軍事發展,讓各類軍艦如“下餃子一樣下水”,終於成爲北京“東昇西降”論的底氣。

然而,此時說“東昇西降”不如說“中升西降”。因爲同一時期,印度和東南亞經濟都在快速增長、騰飛、崛起,它們卻與中國陣營無關,而更親近西方陣營。如此一劃分,何來“東昇西降”之說?

其實,即便說“中升西降”卻也並非事實。因爲中國經濟總量仍然低於美國,儘管有超越之勢,中國科技實力卻遠非美國對手。僅疫苗研製一項,就可見一斑:中國先爆發瘟疫,先研製疫苗,到如今卻是美國疫苗大幅領先,併爲世界各國所認同、所信任;中國疫苗卻不爲世界各國所認同、所信任,就連中國人民本身都不認同、不信任中國疫苗。

至於軍事、航天、地緣政治等領域,中國不僅明顯落後於美國,而且根本無望超越美國。當今世界,美國擁有衆多盟國盟友,獲得大多數國家信任與合作;中國則處於空前孤立處境,四面楚歌,八面受敵。此情此景,竟然侈談“東昇西降”(或“中升西降”),豈非沒話找話、貽笑大方!

說到底,北京的所謂“東昇西降”論是僞命題和假命題,自說自話,自欺欺人,自我陶醉。同時,又是習當局的一個政治命題,主要出自大內宣的需要,需要繼續洗腦、愚化、奴化中國人民,讓他們原地踏步、坐井觀天,受惑於“制度優勢”、“制度自信”。最後,也是習近平個人的需要,企圖在明年中共二十大上,以這個畫餅的“政績”爲他自己的連任造勢。

(2021年5月13日)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