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广场 |令回:从腐败⼀词深⼊中国社会谈起


2019.10.21
1 李鸿章。(维基百科)

⼤部分⼈不明⽩的是有时候身居⾼位之⼈的腐败并不是真腐败,如果没有任何把柄捏在统治者⼿里,就不可能保安⾃身。历史经过后⼈⼀番打扮⽽来,⼈皆直指大清王朝庆亲王奕劻的「恶⾏」,⽽不看他为推进中国改⾰做了多少事,就如同百年李鸿章被塑造成「卖国贼」是⼀个道理,把⼈塑造成⼀个「没有能⼒却能⻑年地位⾼昇,稳定」的形象,未免有点太不切实际。

能理解有时候的确要拖这么⼀个⼈出来影射当局,不过,总有拨开云雾⾒⽉明的⼀天。奕劻从边缘进⼊核⼼,并始终屹⽴在潮头,从这⼀点就不能否定他的能⼒,且对于慈禧这样⼀个从年少就经历无数次政变,还能转危为安的⼈来说,也不会被「只会谄媚」的⼈愚弄。慈禧之所以如此器重奕劻,除了他明⽩伏低做⼩的道理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他有这个能⼒站在清朝政府的⽴场上,他的改⾰⾃然是让保守派和当时的利益既得者痛恨,但从国际情势看,他确是⼀个开明先进的政治家,可惜到如今,中国上下把他当成反⾯教材来⼤肆宣传。正如当年的英国外交官说奕劻是推动中国进步的槓杆,⽽身陷囹圄的中国⼈反倒看不清真相。

中国这个体制最奇怪的⼀点就是在于不透明化,不喜欢暴露在阳光下,⽽喜欢⿊箱作业,遮遮掩掩,⽐如「官商勾结」这个词,其实官与商的关系没有那么⾒不得⼈,⽐如⽇本⺠众清楚政府和财团之间的互动,美国候选⼈背后有资本⽀持也是众所周知,因为了解所以不会反感,也不需要遮掩。

中国和⽇本的和尚是另一种对比,其实现代社会基本上没有能禁慾的⼈,所以⽇本和尚能娶妻⽣⼦,不会束缚住⼈性,不需要去「装」,坦坦荡荡,普通⼈也能接受,但是在中国,所谓的和尚喜欢装作禁慾,不近⼥⾊等等的伪君⼦形象,⼀旦出现「道德」问题,就不停的掩盖,总是拿出假⾯来示⼈,⽽不去⾯对真实世界。中国从75后的⼀代的宣传导向就是以物欲为主,90后的⼀代更甚,让⼈追求的东⻄都流与表⾯,⽐如房⼦、⾞⼦等奢侈品,⼀部分原因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刺激经济,弱化思想,尤其是独⽴的思想,从⽽使统治者群体更好管理。

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新闻网路等等,潜移默化地去宣传商⼈的财富,让⼈充满对物欲的贪恋,⽽且把「仇富」情绪引导向商⼈阶层,⼜对⽼百姓屏蔽真正的中国政要权贵家族,从⽽淡化⼈对思想⾃由与⺠主的思考,淡化⼈对真理科学的追求,因为⼀⼼只向往「钱」。但独⽴的思想与⼈格远比金钱重要,所以总有⼈说中国⼈⼝总数全球第⼀,诺⾙尔奖得主却寥寥无几,因为⼈无独⽴的⼈格⼜何来独⽴的研究呢?

几年前看到有⼈在说,中产阶级和中上层阶级只要有能⼒都可以把⼦⼥送出国,⽽且他们⽐在国内时更爱国,我当年看到这个论点时反复思考,后来了解国际局势和海外留学⽣生活后也想通了。一是⼀般中国的留学⽣,就算到了国外,相处的也还是华⼈圈⼦,;他们⽤的⼤部分社交媒体还是中国的,所以身在国外,精神在国内这是其⼆;最重要的⼀点是,为⼤部分留学⽣其实在国外并没有真正在「⽣活」,⽐如了解留学国家的经济政策,政治局势等等。另外,留学⽣和真正权贵⼦⼥的最大区别在于接触的⼈不同,权贵家族的孩⼦不单是从⼩⽣活在国外,并且他们的同学、朋友等也是各国政要家的孩⼦,⽽普通留学⽣的圈⼦只能是普通⼈。

从⻄⽅启蒙哲学家的⼈⽣经历来看,⽐如孟德斯鸠,斯宾诺莎到伏尔泰,真正能够在思想改⾰上起到关键作⽤的,都是权贵上层接受⾼等教育并且能从利益集团脱离出来的⼈,正因为看到上层的腐化,⼜看到⼈⺠的思想疾苦,才能够⽤⾃⼰的⼒量来改变社会,向来产⽣颠复意义的⾰命家永远不会出在平⺠阶层,因为底、中层⼈⺠是被压迫的,思想也很侷限,故不能彻底的去改⾰。

现在中国「统⼀思想」、「统⼀教材」以及「统⼀学术」,怎么能让孩⼦推陈出新,⾃展才华呢?最近看到许多⻘年浸淫于无数「主旋律」的影视剧所激发出来的爱国情绪里,⽽不顾历史,不思考现实问题,如何能使⼈成⻑,只⽤⺠族主义情绪调动⼈⺠,历史轮回⾃有证明。

中国的未来难以判断,但在思想⾃由的路上,我们的的确确在倒退,看着⼀代代的⻘年和孩⼦不能有⾃我和独⽴平等的思想,⼜看着⽼师家⻑这些成年⼈的冷漠无知,真是痛⼼疾⾸。身处⼀个和平年代,面对这样固化的政权,想要改变谈何容易?

(本文作者为中国在美独立研究人员)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