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戈扬学习甚么?(林保华)

现在的中国新闻工作者,没有多少人还记得这四位当年中国著名的女记者了,更不知道她们把青春献给党以后,党又怎样过桥抽板、忘恩负义的来摧残她们。戈扬曾经在周恩来夫人邓颖超手下工作,但是她两次落难,这对虚伪的夫妇并没有伸手来帮她。...

2009.02.05


(文章只代表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戈扬大姐没有能够跨到牛年,在鼠年尾的一月十七日深夜病逝纽约。虽然如此,与她同辈的,被称为中国著名的四大女记者的其他三位比较,最"牛"的还是她,而且比其他三位要"牛"许多。

戈扬与其他三位,都曾经在国统区的媒体中任职,以地下党的身份从事统战工作,为瓦解国民党做过贡献。这三位是杨刚、彭子冈、浦熙修。

杨刚(1905---1957),中共建国后的50年代担任中宣部国际宣传处处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彭子冈(1914---1988),1954年担任《旅行家》杂志主编,80年代担任中国新闻社名誉理事、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

浦熙修(1910---1970),50年代担任上海《文汇报》副总编辑。

她们的事业基本上都在50年代中期以后就停止了,有的还活不到60年代、70年代。戈扬以94岁高龄去世,比起其他三个,还不"牛"吗?

她们的共同特点,都在1957年的反右派中翻跟斗:杨刚因为遗失一份党内重要文件,压力太大,还没有划右派就自杀身亡;其他三位都没有逃脱毛泽东与邓小平的魔爪而被划为右派。但只有戈扬一个人,看到毛泽东与邓小平翘辫子,她在丛中笑。也只有戈扬,在80年代"官复原职",再度担任《新观察》总编辑,为改革开放鼓与呼。当然,好景不长,《新观察》仍然被邓小平扼杀,戈扬流亡海外。

50年代初我在印尼就看《新观察》,可见中共透过媒体进行统战的黑手伸得多长。当时我很喜欢看"革命章回小说","新儿女英雄传"与"吕梁英雄传"是代表。也正是《新观察》刊出"新儿女英雄传"作者孔厥、袁静夫妻中的孔厥背着袁静"乱搞男女关系",当时在中共的统战下,我对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有圣人般的崇拜,因此看到这个消息非常吃惊,因此印象特别深刻。

1997年从香港移居纽约后,认识了戈扬。一般人上了年纪后,会常常流露对故土的眷恋,或者常常散发怀旧之情,这是人之常情;最会玩弄人性的共产党也利用这点要胁敲诈海外民运人士。而对中国人来说,这点眷恋也似乎更加固执而给中共可趁之机。更可怕的是,有的人甚至到了西方国家,甚至入了外国籍,宣誓效忠这个国家,却还坚持共产党那一套价值观。但是在戈扬身上看不到这一点,她完全认同美国,这是价值观的认同,还常常表达对美国感恩之心,因为正是美国在共产党迫害她时接受了她,也正是美国,在她老年失去生活能力以后,保证了她晚年的生活。也是在美国,她与司马璐,结了传奇般的婚姻。

现在的中国新闻工作者,没有多少人还记得这四位当年中国著名的女记者了,更不知道她们把青春献给党以后,党又怎样过桥抽板、忘恩负义的来摧残她们。戈扬曾经在周恩来夫人邓颖超手下工作,但是她两次落难,这对虚伪的夫妇并没有伸手来帮她。不但如此,在官方的媒体中,她们在50年代的不幸遭遇完全被抹掉。在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有被中共统战的香港国民党报人卜少夫,却没有戈扬,也没有反对六四屠杀的前香港《文汇报》总编辑金尧如的名字。这种辞典还能叫"实用"吗?还不如叫造假辞典。
   
现在,在中国国内,不少新闻从业员与戈扬一样,正在为争取新闻自由与中共开展各种方式的斗争,但也有些中共培养出来的新闻从业员,或者迫于中共的淫威,或为了追逐个人利益,即使身在拥有新闻自由的西方国家或号称"一国两制"的香港,还在为中共效劳。中共利用境外华文媒体进行统战,用的就是"拉出来,打进去"的手段,打进去,就是利用这些人打进去,然后利用各种机会宣扬中共独裁专制的价值观。他们甚至还打进西方国家的政府媒体。他们大事为中共进行统战,连"非我族类"也被统战成功,这个手段可比当年统战我这个"炎黄子孙"的黄毛小子高出百倍,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也怪不得最近有消息说,中共将得寸进尺,利用金融风暴西方国家出现经济困难时,进一步去收买西方主流媒体。

毛泽东在60年代初有个最高指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看来,新的"世界革命"就要到来了,西方国家应该要有所警觉。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评论员林保华所做的评论)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