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师家的孩子自杀的多?(刘荻)


2018.03.21
小学教师幼儿班老师在上课。(public domain) 小学教师幼儿班老师在上课。(public domain)

最近读到大象公会的一篇文章《老师家的孩子更容易自杀?》。文章引述了北京大学副教授徐凯文的数据:出现自杀危机的学生中,父母职业是中小学教师的比例最高。

这篇文章的观点是,老师家的孩子自杀的多,是教师的职业人格造成的。中小学老师往往权威主义,视野狭窄,容易焦虑,特别喜欢挑剔鸡毛蒜皮的小事,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事儿多。别的孩子只有上学时才要跟老师打交道,老师的孩子上学放学都要跟老师在一起,就连寒暑假都没法摆脱家里的老师,心理健康难免受到影响。这一点我大致赞同。

不过这篇文章还说,中小学老师之所以形成这种特殊的职业人格,主要是为了迎合客户——也就是学生家长的需求。这一点我不大赞同。

首先,中国的学校绝大多数都是公立学校,公立学校有没有动机去迎合“客户”的需求,是很值得怀疑的。

其次,家长究竟有没有这种需求,也是很值得怀疑的。没什么野心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目的无非就是找个人来帮他看孩子。有野心的家长希望孩子高考考个好成绩,考上好大学。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是不是非要像文章中说的那些神经病老师那样管孩子,家长未必有什么明确的想法。把孩子管成家畜也行;要是不采取此类手段也能达到目的,家长也未必会有什么意见。

文章中说到,北京某重点中学培养出了比例超乎寻常的实验音乐家、自由派知识分子和政治行动派。我想作者说的是我高中时上的学校。本校的学生家长很多在外交系统工作,学校肯定并没有想要把学生培养成文中所说的这几种人。不过本校确实不像很多学校那样把学生管成家畜:学生上课吃东西或者睡觉,老师都不管;世界杯期间我们班同学开盘赌球,用赚的钱给班里买足球(我们班里怪人超多),老师也不干涉;至于谈恋爱的问题,全校最招人讨厌的教导主任只在高考动员的时候说过一次:“快要高考了,还没有谈恋爱的同学就先不要谈恋爱了,已经谈的就先不要分手……”鉴于本校算是北京最好的中学之一,出过不少高考文科状元,所以很受家长和学生欢迎。当然家长可能并不知道学校里的具体情况,不过这就像我前面说的:家长只关心高考分数,并不一定偏好“家畜式”的管理方法。

那么,为什么有些学校会采用“家畜式”的管理方法,有些学校就不会?我认为这主要是一个阶层问题。有作者写过,在欧美国家,学生来源以底层和工人阶级子弟为主的学校,教学和管理方法就跟中国一般的中小学差不多,要求学生严守纪律,做数学题的时候要把步骤背下来,严格按照步骤来做,不用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来源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学校,会更加鼓励学生表现个性;学生来源以上层为主的学校,会着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研究证明,工人阶级家庭通常要求孩子听大人的话,服从权威;而中产阶级家庭通常会让孩子和大人平等讨论问题。

这一模型与我上学经历相符:初中时上的是一所很一般的学校,那里的老师就特别事儿多,整天喋喋不休地念叨纪律问题。上课坐得直不直也要管;每年三月开两会的时候,有代表住在学校附近的宾馆里,学校让我们上学别带火柴和打火机;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学校让我们在街上别跟外国人说话,遇到有外国人问路不要搭理他……

好学校不用“家畜式”管理也能成功,一般的学校受眼界、能力、资源和其他客观条件所限,没有或者不知道有更好的方法可以采用,所以只能采用那种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这就像一般的鸡汤文和励志书总是教你每天早起叠被子一样,不是因为叠被子真能让你成功,而是因为鸡汤文和励志书面对的就是广大不成功的普通人,只能说些普通人都能做到的事,让普通人产生一种只要做到这些小事我也能成功的幻觉。

还有一个问题大象公会的文章没有提到,那就是普通的中小学教师在社会地位上只属于中层,学校里成绩最好的学生长大后通常不会去做中小学老师。由于学习成绩受智商影响很大,而智商受遗传影响很大,因此中小学老师的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最有可能也是中等。可是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的孩子就应该成绩好。如果孩子成绩不好,当教师的家长可能会比其他家长更加焦虑,因为怕被人说“连自己的孩子都教不好。”因此教师的孩子受到的压力可能要比别人大得多,出现心理问题的可能性也比别人大得多。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网编:安克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