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史东)

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天才和怪才,他的名字叫高罗佩。“高”是高低的“高”、“罗”是罗马尼亚的“罗”、“佩”是佩服的“佩”。

0:00 / 0:00

高罗佩不是中国人,而是荷兰人。但是从思想品质、文化素养、行为举止来看,高罗佩往往比中国人还要中国人。

高罗佩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著名的中国通,是中国文化最忠实的捍卫者。他于1910年出生于荷兰的一个军人家庭,西文名字叫做Robert Hans van Gulik,父亲是荷兰陆军的一位高级军医。高罗佩4岁的时候就随父亲到了当时荷兰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以后回到荷兰进入欧洲大陆汉学研究中心的莱顿大学学习中国文化。

高罗佩具有非凡的语言天才,他一生中精通了中文、日文、梵文、藏文、印尼文、拉丁文、希腊文等各种语言。很多外国人学习中文,但是我们可以轻易地听出来他们的外国口音。但是高罗佩不一样,他是满口的京腔,没有一点外国口音。

他也许是世界上第一位能够用中文写古代章回小说的外国人,还能写诗、作词。他最著名的章回侦探小说是《狄仁杰奇案》。这本小说说的是中国唐朝著名的县官狄仁杰,以他出奇的智慧和非凡的能力,侦破一桩稀奇古怪的案件。

高罗佩十分佩服和喜爱中国文化。正因为如此,他对西方世界流传的一些有关中国文化的歧视和偏见,做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和辩驳。比如西方对中国人的两性关系有一些带有侮辱性的偏见,高罗佩为此下了一番工夫,花了几年时间,写成了一本线装书,题目叫做《秘戏图考》,用中文和英文同时印行。后来写了一本介绍中国古代婚姻习俗和两性关系的书,叫做《中国古代房内考》。在这本十分畅销的大部头学术专著里面,高罗佩用不俗的字眼,向西方世界证明一个重要的观点,也就是中华文化是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并且中国的性生活也是很正常的。

此外,高罗佩对中国小说《西游记》有特别高深的研究。为了研究孙悟空这个形象,他还专门在家养了一只猴子,细心地观察它的性格、动作、喜怒、哀乐,并著书立说、研究《西游记》。在今天的西方大学课堂里面,《西游记》已经成为最受人喜爱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这和高罗佩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高罗佩对中国人对琴棋书画的重视,十分敬佩,他自己也对这些爱好有很高的造诣。他会弹奏中国的古琴,虽然谈不上是绝手,但也和一般音乐学院毕业生的水平不相上下。这对一个外国人来说,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另外,高罗佩的中国书法造诣也是很了不起的。在30年代和40年代,他担任荷兰驻华使馆的官员,常常和齐白石、沈尹默等文人墨客往来。他能写一笔苍劲有力的毛笔书法,还积极把中国书法艺术向西方世界传播。翻译了中国书法大师米芾《砚史》,同时他自己还刻印了一大批图章印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齐白石还专门为高罗佩《印谱》一书题字、签名。

这位热爱中华文化、才气冲天的天才,不幸于1967年去世,年仅57岁。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