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市场经济当然就联系到资本主义制度,因为中国还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可是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并不是由某某人一手创造出来的。但是,世界上却真有一位对近代资本主义制度有过划时代的研究和分析、对我们今天的资本主义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就是生活在18世纪的苏格兰人亚当· 斯密。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亚当·斯密和他对中国经济的评价。
亚当·斯密出生于1723年、死于1790年,一共活了67岁,他是近代最伟大的市场经济学家。他在1776年出版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政治经济学著作。
1902年,中国改革先锋严复先生翻译出版了《国富论》,影响很大。在这部著作中,亚当·斯密认为,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是人性中最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在自己发财致富的同时,也在促进全社会的福利和进步;而经济进步、国富民肥的唯一办法,就是尽量减少国家政权对私人经济活动的任何干涉;因为最好的经济活动,都是由潜在和强大的市场机制来调节的,这种机制叫做“看不见的手”。
在《国富论》这本书中,亚当·斯密系统地分析了处于康熙、乾隆时代的中国经济。他认为,中国确实是地大物博,土地资源和矿产林木非常的丰富,有得天独厚发展经济的条件。可是他又认为中国人还没有认识到经济竞争和社会进步的关系,而长期处于一种安定团结、死水一潭、稳定压倒一切的落后状态。
他说,500年前马可·波罗对中国的描述和康熙、乾隆时代的清朝,几乎没有任何变化。由此他认为,中国的财富也许达到了中国法律制度允许的极限,再也不能往前发展了。亚当·斯密尤其指出,劳动价格越高,社会就越进步;在中国劳动价格实在太低,所以社会几乎没有什么进步。
他在分析了中国各个省份十分不同的土特产和市场需求之后说,中国国内的市场和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可惜中国人没有重视国内贸易的习惯,使得这个巨大的国内市场白白地浪费掉了,十分可惜,也许这就是中国经济还非常不发达的原因之一。
听众朋友,中国实际上有很多路可以走。其中一个非常明显的道路,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如果说中国不能跨这一步,实际上中国还会落后很多年。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