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魏京生:爲什麼歌頌暴君?

2021.02.23
評論 | 魏京生:爲什麼歌頌暴君? 歷史劇《大秦賦》片斷
圖源:百度百科

爲什麼要歌頌暴君?回答比較一致:誰想當暴君,就要歌頌暴君。最近大陸有一個電視劇明目張膽地歌頌歷史上最著名的暴君,於是議論紛紛,當代暴君的話題又開始熱鬧起來。但是另一面就是,電視劇成爲了熱播,這好像很奇怪,爲什麼暴君還有那麼多人喜歡呢?

以我的觀察有至少兩個原因:首先是在共產黨幾十年的暴政之下,人們已經習慣了,麻木了,不知道害怕了。而且在共產黨多年的洗腦宣傳下,人們認爲暴政不可避免,至少也是不能推翻的,那就接受現實吧。既然反抗也沒用,那就躺着享受吧。很多所謂中國的中產階級可能就是這種躺着享受派,他們的物質生活條件也有資格躺着享受,甚至有些還發展到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熱淚盈眶地爲暴君辯護。精英階層包括海外精英里邊,都不缺少這種人。

另一個原因是,這個叫做《大秦賦》的電視劇編導們刻畫了一個蠻有人情味兒的秦始皇,這讓那些低素質的人們看得眼熱,正好藉此教訓已經蔫頭耷腦的男人們好好學習:在家要有人情味,在外要像男子漢。至於歷史是什麼樣子的,那不就是金庸小說那樣,就是戲說電視劇那樣嗎?男子漢們在家裏是不敢談論暴君的。

據說電視劇刪掉了秦始皇撲殺二弟的段子。這一被兩千多年來文人學者們用來形容他暴虐性格的段子被刪除,恰恰突顯了審查者的核心目的,就是歌頌暴君。秦始皇也是個人,當然也有人的一面,但他作爲統治者,帶給人民的更多是暴君的一面。

這就牽涉到什麼是暴君和暴政的定義。兩千多年來,人們痛斥暴君和暴政的論述汗牛充棟。這些暴君和暴政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無視人民的基本權利和尊嚴,爲了他們的偉大目標,奴役人民、不惜民力;爲了不惜民力,就實行嚴刑峻法;爲了實行嚴刑峻法威懾人民,就要無視人的尊嚴。這包括豢養小人酷吏,敗壞社會道德,製造社會動盪。

文革時期爲什麼全國從上到下,大多數人都反對毛澤東的暴政?就因爲大多數人都感受到,失去人的尊嚴,失去應有的安全,失去了社會道德和互相信任,也就失去了謀取更好物質生活的權利。除了少數毛派既得利益者,大多數人都不能忍受失去了人權、奴隸一樣的生活。因爲有這樣的羣衆基礎,華國鋒爲首的共產黨高層才能夠一舉顛覆了毛派政權,而且沒有引起社會動盪。

當時不僅人民羣衆,共產黨內的多數也認爲,毛澤東和蘇聯那一套封建農奴制的體制不能延續下去了。從華國鋒到鄧小平,都認爲必須改革社會體制,也就是後來所說的改革開放。但他們也都認爲不能放棄一黨專政的既得利益,於是就有了改經濟不改政治的半吊子改革。他們吹噓,那叫做“中國模式”。其實也對,那是中國兩千多年來實行的、用專制政治管理市場經濟的模式,那並不是總設計師的天才發明。

在現代民主制度形成以前,這個模式可以說是那個年代最先進的模式。但在用民主政治管理市場經濟的體制面前,它顯然是一個落後的制度,其不但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而且不能適應現代人們追求自由和尊嚴的要求。

現在西方人民也已經認識到,繼續給專制國家輸血不僅危害到他們自己的利益,而且危害到他們自己的生存條件和價值觀念。停止輸血外交,已經是新的政治正確。中國模式已經維持不下去了,於是中共選擇了習近平,同時還選擇了回到殘酷鎮壓,加強專制的暴君模式,企圖挽救搖搖欲墜的專制既得利益。宣傳專制暴君,就成爲中共的不二選擇。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