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魏京生:五四运动的经验教训(之二)


2020.05.15
1 “五四”运动历史图片。(Public Domain)

上一篇《五四运动的经验教训》发出之后,在推特上看到不少诚恳的评论。有些评论给我的感觉,所使用的资料还是从共产党的历史教育中得来的。毛泽东从延安时期就很重视编造历史来控制人们的思考,这恰恰就是从五四运动得到的启发。而这种编造历史的工作,也是从五四运动,或者说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顺便解释一下:这场学习西方的潮流有很多种说法,现代约定俗成的说法是从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包括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可是一个世界首富,花钱在短时间就可以买来一个太平洋上最强大的海军,仍然败在小国弱兵的日本手下,这激发了学习西方思想和制度的热情。这就是五四运动,或者说新文化运动的酝酿期。

科学有比较硬性的概念和指标,学习起来不太容易走样。这场学习科学的运动一直持续到现在,很少出现偏差和逆流。科学的实用性是任何制度都需要的,从最专制到最自由的制度,都需要科学技术来维持生产和生活。而思想和制度就比较模糊了,没有所谓硬性的指标,除非造成了后果,也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分别它们的好坏。

还有一个偶然的原因,就是学习思想和制度最积极也最庞大的一批留学生,是从教室到宿舍的书生,并不了解社会。他们只从书本上获取思想和制度,理解难免偏颇,而且倾向于最感兴趣的都比较时髦,较大程度偏离了本质。这在留学生建立民主的第三世界各国中是个普遍现象。记得在台湾电视里看着马英九派警察营救树上的家猫,就是这种赶时髦的代表作。

那个时代思想和制度改革的鼓吹者们,大多是学习日本的时髦。重要的革命领袖们,也大多是留学日本的学生、学者。从日本引进的脱亚入欧派别中,最极端的全盘西化派成了五四运动期间最重要的思想潮流之一。如毛泽东所说的:一张白纸可以画最美的图画。这是这个时期中国公共知识分子们的普遍认知。

为了印证他们从西方抄书得来的理论,甚至给中国编造了一个所谓的封建社会,至今引导着中国知识界的思维模式。而抄书革命的一大特点,就是不看社会现实,不知道各国制度的所以然,只从书面描述来选择革命的方向。于是说得天花乱坠的共产主义,就成为那个时代激进革命青年们的首选。


“五四”火烧赵家楼。图为赵家楼遗址。(Public Domain)
“五四”火烧赵家楼。图为赵家楼遗址。(Public Domain)

“五四”火烧赵家楼,是那个年代激进青年的代表作,也是整个学习西方运动的转折点。彻底砸烂中国文化,彻底引进西方文化成为那之后人们思考的主流。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从名称到行动,都是那个时代思想和行为的延续和扩张。可以说,狭义的五四运动,就是中国学习西方走向歧途的开始。

最主要的两派,是模仿欧美派和模仿苏联派。这两派在苏联支持的广州政府和黄埔军校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平衡。斯大林的评价其实不错:在中国这个两千多年市场经济的国家里,共产主义革命的基础十分薄弱。在北伐战争以及之后的竞争里,亲苏派明显得不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很快败下阵来。如果没有花花公子张学良的帮助,几乎被消灭殆尽。

但是在被扭曲的新文化运动引导下,青年们还是很容易接受共产主义大忽悠。这也是为什么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很重视编造历史的原因。思想是引导社会行动的根本,历史是人们思考问题的素材,编造历史或者曲解历史,是误导整个社会的最有效手段。说毛泽东和共产党是一帮深思熟虑的骗子,应该是实至名归。但他们又是被谁骗了呢?这才是那个时代的主要经验教训。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添加评论

您可以通过填写以下表单发表评论,使用纯文本格式。 评论将被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