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出路之六十九-----人类制度的起源和根本(3)(魏京生)

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时候开始,欧洲和中国都进入了国家迅速扩大,人口中的非公民成分超过公民的阶段。奴隶或者农奴成为社会稳定或者对外战斗力的极大障碍。这之后的两千多年,欧洲和中国走了不太相同的两条道路。

欧洲的规模比较小,希腊和罗马很容易造成统一的大帝国,它的民主制也很快被帝国制度所代替。权威来自拥有大量奴隶和雇佣军的皇帝,法律体系也趋向于完美。氏族民主制逐渐退缩到了附庸的地位,人民和历史只看见了伟大的皇帝和将军。

这些庞大的帝国缺乏教化体系和权威的来源,内部的争斗十分激烈,对外的能力也在逐渐退化,分裂和奴隶反抗在不断的发生。这个时候,基督教适时地进入到欧洲,起到了很强的教化作用,解决了内部的纷争和奴隶起义的问题。在这之后,欧洲才分裂为若干个小国。

虽然中世纪也有许多小规模的兼并,但宗教的力量使欧洲失去了改变奴隶制的动力。比奴隶制多一些人权的所谓的农奴制,一直维持到近代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宗教内部的想象中的人人平等,代替了社会身份和法律上的人人平等,使这些小国的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维持了一千多年,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上也远远落后于中国。

中国之所以在这两千年里在科技和经济发展上遥遥领先于西方,正是因为中国经历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剧烈战争,发展出了更加先进的,更多尊重人权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制度。在农业时代开始发展的时期,这种制度除了更加能够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劳动积极性之外,也比欧洲的奴隶制更加容易调节社会矛盾,拥有司法方面更多的权威。

大约开始于公元前八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制度变化很快,国家间的竞争和战争频繁。在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环境中,兼并的速度也远远超过相对较小的欧洲。统治民族人口和被兼并的人口之间比例相差太大,不可能维持奴隶制度,而是发展出和奴隶制度不同的,在原有国土里保留原有权利体系的帝国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宗主国和被兼并国都有主人阶级和奴隶阶级,而被兼并国在身份和地位上又低于宗主国,形成了三级结构。不同阶级在权利和自由上也是不平等的结构,在发挥聪明才智和劳动以及战斗的积极性上,也就自然会有很大的差别。这些都是影响国家实力的重要原因。

由于国土辽阔自然条件优良,小国之间的战争非常频繁等等原因;也由于没有一个宗教来解决社会矛盾,用法律手段解决社会内在矛盾,成为各国间竞争的主要和关键的条件。换句话说,如何提高自己国家人口的认同感和积极性,是国家生存的前提。各种学派的出现和热闹非凡,代表着当时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探索,起源于中原地区而在秦国得以实现的人人平等的法律体系,在发挥人们劳动积极性和认同感方面,超过了其它人权不充分的法制体系。这个在历史上被称作变法的改革,使秦国在经济发展和军队战斗力上都优于中原各国。这种人人平等的法律之下的社会制度,战胜了各种人权欠缺的社会制度,很快就统一了中国境内的所有国家。

单纯依赖法律惩罚的制度,并不能获得广大被占领人民的认同。仅仅依靠暴力执行的法律体系,缺乏应有的权威,在被占领土上的反抗情绪很快就发展为造反的行动。单纯依靠法律和惩罚的秦国,只经过了两代皇帝就灭亡了。

在这之后的汉朝,继承了人人平等的法律体系,这就是所谓的汉承秦制。但是道德教化的缺乏,使得比秦朝宽容了很多的汉朝初年,仍然不能稳定。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和欧洲的宗教有着相同功能的儒家思想的教化运动,在中国官方的支持下兴起,成为中国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很少变化的主要原因。

仅仅给与人们一般性的自由和权利还不够,和司法分离了多年的行政权和立法权的缺乏,是权威缺乏的重要原因。虽然教化可以做到使人们接受老天或者上帝赐予权威的理论,但是人们内心的认同却不那么完全。即使在人人法律权利平等的中国,对政治的漠不关心,也是社会一盘散沙的内在原因。参与的权利,是现代西方超过中国的主要原因。

西方人经历了几百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建立起了在人人平等的法律基础上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这不仅仅是古代民主制的恢复,而是在新的文化和经济基础上建立的现代民主制。它比古代多出了很多内容,以便适应人口的众多带来的信息交流的困难。

首先是言论自由的保障。它发展了古代在会场上讲演的自由,利用传播媒体使信息可以传达到每一个社会成员。它发展了投票选举的制度,越过了中世纪不能在广大范围内选举的困难。最重要的是他创造了政党制度,使政治竞争成为决策优选和限制腐败的重要方法,从而保证了国家的竞争力和健康的内部政治。这是西方超过中国的原因。

遗憾的是,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共产党文化,恰恰没有学习人家的长处,反而学习了人家中世纪的短处,丢掉了很多中国自己的优点。这就是无知文人祸害中国一百年的真正原因。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