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康史拾遺》中的趙爾豐(唯色)


2014.08.29
Share on WhatsApp
Share on WhatsApp
m0829-weise.jpg 趙爾豐(資料圖片)

1990年代中期,我從拉薩去康定——我與家人住過多年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得到了上下兩冊的《西康史拾遺》,是甘孜州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1994年編印的,由名爲馮有志的一位舊式文人著述。

在緒論中,馮說:“西康之名,定於清宣統三年(1911)閏六月,代理川滇邊務大臣傅嵩炢請建立西康省的奏摺。……查邊境乃古康地,其地在西,擬名曰‘西康’。”由此可見,與“達折多”被更名爲“康定”一樣,“西康”也是一個殖民意味濃厚的地區之名。

此書開篇即承認:“西康古無其名……系藏族聚居地區,語言不同,風俗殊異”。主要敘述清末大臣趙爾豐在康實行“改土歸流”的種種“事蹟”。所謂“改土歸流”即殖民政策的細化,而這個詞本身既含有歧視和同化之意。這些稱謂都是歧視之稱:土司,野番,番人,蠻子。至今在康地,仍可聽到“土司”一詞,當然是用漢語說的“土司”,而藏語一概說“傑布”,意爲王,如德格傑布而不是德格土司。

在“改土歸流”前,康區發生兩個重大事件。

一是“泰寧事件”。泰寧今日屬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當時清官員派人開採泰寧金礦,泰寧寺阻擋,四川提督馬維琪率兵鎮壓。這與2007年在此地開採金礦,引發藏人抗議被鎮壓,全然是歷史重演。

二是“鳳全事件”。鳳全是幫辦駐藏大臣,準備從四川移民開墾巴塘,引起丁林寺反對,鳳全擬製寺院權力、減少喇嘛人數,墾區百姓抗議,後鳳全被殺,同時被殺的有兩個法國傳教士。趙爾豐由此上場,即所謂的“經營川邊七年”。而鳳全所爲,如今同樣重現。

趙爾豐是山東泰安人,相似的是,前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慶黎也是山東人,他被藏人稱爲趙爾豐二世。1905年,趙爾豐兵抵達折多。之前提出《平康三策》,聲稱由於駐藏大臣和英國人都將達折多以西“皆爲西藏轄地”,故“力主改康地爲行省,改土歸流設置郡縣”,他的意思是,這樣既可以穩定四川,又可以控制接壤西藏的邊境,還可以逐漸將勢力伸入拉薩。

1905年6月,趙爾豐率兩千軍人由南路而上,經理塘,血洗巴塘。“火焚丁林寺,馬踏七村溝,將正副土司及喇嘛八角等,概行斬首。”繼而鎮壓得榮的浪藏寺。

1905年11月-1906年4月,圍攻鄉城的桑披寺,破城後,”拆毀廟堂,掘平城牆,寺內銅佛,亦擡出交收支局鑄成銅元,充作軍餉。”“斬殺亦衆”。“全寺夷平”。“於是趙屠夫之名傳遍邊境,當時傳說,謂小兒啼哭,嚇以‘趙爾豐來了’,小兒即不敢哭。”其罪惡,可謂擢髮難數。

接着鎮壓鹽井,“毀廟殺僧”。

而趙本人,被提升爲川滇邊務大臣,其轄區東起康定,西至藏邊,南抵雲南的中甸,北至青海玉樹,基本上就是今日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範圍。

趙爾豐血洗康南之後,駐紮巴塘,實行“改土歸流”。首先更改了一系列地名,如將巴塘改爲巴安,鄉城改爲定鄉,理塘改爲理化,達折多改爲康定,皆爲殖民侵略之標誌。

1908年,趙爾豐兼任駐藏大臣。同年11月,帶兵進軍康北,從道孚、爐霍、甘孜到德格更慶,又是老一套:屠戮不順從的藏人,招降恐懼的藏王,如德格王多吉僧格就投降,交印獻地,被封清廷三品官。德格,我父親的老家,被改名德化。屬於七世達賴喇嘛的瞻對,被改爲懷柔縣,後改稱瞻化縣。

1909年,趙爾豐由崗託渡過金沙江,強迫噶廈劃界,邊藏在江達分界,以西屬藏,以東屬邊。並改察木多爲昌都。1910年,趙爾豐率川軍往拉薩,宣佈剝奪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名號。不過他未能進入拉薩,概因中國各地動亂頻發,令他最終首身分離的四川“保路運動”正在逼近。

趙爾豐的“改土歸流”政策主要爲:

1、“安置墾民”:即移民。“都是極貧佃戶,自無寸土……”,給予許多優惠政策,乃最早的進藏包工隊。如1906年,由四川招墾民800名,有眷屬者370餘人(也即400多男丁將在當地娶妻成家),分給鄉城、稻城、巴塘、河口、東俄洛各200名。1911年,又招墾民1723人,有眷屬者600餘人(也即1100多名男丁將在當地娶妻成家),分給康定、雅江、稻城、鄉城、巴塘、鹽井、道孚、甘孜各縣。

2、要求漢藏通婚:專門頒發《漢蠻聯婚通飭》,鼓勵制營漢人官兵與藏人婦女婚配,對婚配者“由公家每月發給青稞一斗,生兒育女者,一人一斗爲津貼。有願隨營開墾者,所得之地,係爲己有。三年後,除納館糧之外,免去一切雜差”。1941年,“漢人遷居西康,有行商墾戶及軍人在康安家者,達到四萬五千餘戶”。

3、興辦學校:從1907年到1911年,在康南和康北創立小學170餘所,師範學堂二所,蠶桑學堂一所,遊牧改良所一所。要求各學校學漢文,尊孔教,忠君愛國。教材主要有中國儒教的《三字經》、《百家姓》等。趙爾豐稱這是“開草昧輸以文明”,將藏人視爲未開化的野蠻人,而將藏人漢化、同化、奴化。

4、開礦:“川、滇邊地,產金之處甚多……由官設廠……僱夫開採。”隨之開路修橋架電線,看上去是引入現代化,實際是爲殖民化及掠奪資源打基礎。

另外還有所謂的“移風易俗”,不但強迫藏人子弟學漢話,還要求藏人家族採用漢姓。至今康區有不少姓漢姓的藏人,多是那時傳下來。認爲藏人的天葬風俗野蠻,要求改爲土葬。還要求喇嘛娶妻生子。此種種對藏文明的摧毀影響彌深。

對照今日中共治藏現實,幾乎就是全盤接受趙爾豐以“改土歸流”消失藏民族的手法,也因此中共西藏官員會如此褒獎趙屠夫:“……無論其本人屬於哪一個階級,其具體的手段是否正確,都應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分析、理解和把握。只要其行爲是順應了歷史發展必然規律的,就應當給予充分的肯定。”

1911年,趙爾豐在成都被“保路運動”的舉事兵民斬首,大快藏人心!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添加評論

您可以通過填寫以下表單發表評論,使用純文本格式。 評論將被審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