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妖魔化的《農奴》到香格里拉化的《第三極》(唯色)
2015.06.07

沈衛榮教授義正詞嚴地說:“香格里拉是一個充滿了帝國主義腐臭的地方。它是西方人創造的一個精神家園,而不是我們的,也不是西藏人的精神家園。……將香格里拉等同於西藏是西方出現的一種非常典型的傾向。……西藏被西方人當成了香格里拉,被整個西方世界當成了他們所期待的一個精神家園。這也是西方社會如此持久的出現西藏熱的原因。”
那麼,沈衛榮教授所說的“我們的”精神家園在哪裏呢?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很長、很長時間裏,並不在被西方人當成“香格里拉”的西藏高原。以電影爲例,中國最著名的涉藏電影非1963年發行的劇情片《農奴》莫屬。由佔領西藏高原的中共軍隊的文人編劇,用中共術語來說,揭露了“最反動、最黑暗、最殘酷、最野蠻”之“舊西藏”,但已被諸多研究者指出,這是一部妖魔化西藏文明、改寫西藏曆史的電影,是編造的神話,是中共宣傳的代表作,“深刻影響了中國人對於西藏的看法,以及中國在西藏所扮演的‘解放者’角色。”
然而,同樣是西藏高原這片土地,同樣是包括藏傳佛教的西藏文明,在今天的中國主流電影人那裏,第一次脫掉了被妖魔化的外套,而被化妝成人間淨土了,或者說,被化妝成香格里拉了。據中國官媒介紹,大型涉藏電視紀錄片《第三極》“通過近40個故事,以自然爲背景,以人類活動爲中心,展現青藏高原上的生命之美和人們的祥和生活。反映藏族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傳統生活方式得到延續、以及自然環境得到保護等情況。”
沈衛榮教授認爲西方人對西藏的熱愛“是西方‘東方主義’的一個經典例證。西方人視野中的西藏與現實、物質的西藏沒有什麼關係,……是一個充滿智慧、慈悲的地方,沒有暴力,沒有爾虞我詐;藏族是一個綠色、和平的,民族,人不分貴賤、男女,一律平等,沒有剝削,沒有壓迫”,而這些,卻成了《第三極》讓人們看到的西藏和藏族,簡直比香格里拉還香格里拉,與五十年多前的《農奴》截然不同。《第三極》裏呈現的藏傳佛教是大善,而《農奴》裏呈現的藏傳佛教是大惡,二者彷彿根本就不在同一塊土地上,彷彿根本就沒有傳承關係,前者橫空出世,被無限讚美,後者卻是歷史垃圾,必須徹底清除。
實際上六集紀錄片《第三極》乃官方產品,爲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策劃監製,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北京五星傳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製作。據報道,《第三極》已被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直接採購並將推送到其全球電視網絡。那麼,這算不算是沈衛榮教授在《尋找香格里拉》書中,對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中甸縣更名爲“香格里拉”的批評?他說:“……這是在賤賣自己的傳統文化。這是內部的東方主義,Inner Orientalism,是取悅於西方,按照西方的設想製造一個東方的形象。”
紀錄片《第三極》當然不只是取悅西方這麼簡單。每個故事都是精心設計的,巧妙剪裁的,覆蓋現實的。比如,其中一個故事講述去年即2014年,有藏人依照馬年朝聖神山岡仁波齊的傳統,自由自在地繞神山磕長頭,心滿意足地重返世俗生活,傳達的是這一傳統得到了完全無阻礙地延續,所有藏人都擁有信仰自由。然而事實上呢?不但去年絕大多數渴望轉山朝聖的藏人因得不到邊防通行證而受阻,甚至今年同樣不被批准去岡仁波齊,只有中國各地漢人來去自如。可是紀錄片《第三極》對此根本不提,反而用以偏概全的方式遮蔽了真實的、普遍的現實。該片總導演對媒體表白“比如岡仁波齊馬年轉山,我們獲得了全球唯一的拍攝許可。”那是必然,國新辦策劃監製的紀錄片,自然會有特權拿到拍攝許可,這沒什麼可以值得炫耀的。
2015年發行的紀錄片《第三極》雖然每個鏡頭都堪稱令人神往的香格里拉場景,其實與1963年發行的劇情片《農奴》乃一幣雙面而已。製作者都是爲同一個權力站臺,並且也能自圓其說,即:《第三極》之所以變成了最幸福的“人間天堂”——香格里拉,是由“解放”了“西藏百萬農奴”的中國共產黨實現的,這就像在拉薩老城裏毀於1959年、文化大革命及之後的希德林廢墟張貼的“中國夢”宣傳畫上所寫的:“中國何以強,緣有共產黨”。
而且,堪稱妖魔化西藏曆史、妖魔化西藏文明的鼻祖電影《農奴》並未停止播映,至今仍然在各種場合對中國人的“西藏觀”洗腦。更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幾年來,西藏自治區電視臺每晚的“西藏新聞”都有兩分多鐘的所謂“新舊對比”、“憶苦思甜”節目,控訴“舊西藏”,感恩“新西藏”,屬於仍在繼續編造的《農奴》版系列。累計下來,可能比每集46分鐘總計四個多小時的《第三極》還長得多。而這個《農奴》版系列是對西藏高原非香格里拉化的敘述,卻與把西藏高原香格里拉化的《第三極》有着異曲同工的效果。
2015年6月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