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您什么时候回咱们的家
央忠才仁 作 桑杰嘉 译
厚厚的雪花的祈祷
和祖先的历史
哭泣着
和月亮一起流失
承诺
和未完的事业如此冷却
王子,您什么时候
回咱们的家①
王子,笑声和哭泣的转弯处
我们虽然出生在光与阴影之间
寒风特爱布达拉宫上石刻的心潮
和敬仰
所以,非常冷
这样祖先们随着月亮
流失在黑暗的夜空时
王子,您什么时候
能回咱们的家
虽然美名的火焰在异乡点燃
在八廓街所有理想
随着寒风摇动
喝着泪水的我们
永远没有笑容
千万个思绪的前景
很酸很酸……
所以,在心中次次等待您
王子,快回咱们的家
1995年5月27日,于拉萨
注:
这首诗中的王子指流亡印度的14世达赖喇嘛。信奉佛教的藏人称释迦牟尼为王,称其弟子为王子。在藏文中一般称达赖喇嘛为王子。
央中才仁(1977年—),藏族,1997年流亡印度,曾出版诗集《聚满鬼神的山村》。现居法国。
桑杰嘉(1974年—),藏族,出生于西藏安多赤嘎。1994年毕业于中国西北民族学院藏语言文学系。1996年6月流亡印度。2000年3月任西藏流亡政府外交与新闻部中文组藏中翻译、《西藏通讯》助理编辑、西藏流亡政府中文网站《西藏之页》的编辑、记者。
母亲的泪水从黑帐篷飞落
央忠才仁 作 桑杰嘉 译
在黑色帐篷中
和飞转的经筒一起衰老
五个儿女的生命之幡立在山头
每个血迹和伤痕
给儿女教授人生
能温暖的皮袄里
有儿女们的无限的安宁
母亲和黑帐篷在远处黑黝黝
弟妹们在拥抱草原的歌谣
我在遥远的异乡
用一本诗集寻找自己的生活
——您感到可怜吗
我知道岁月之泪
从黑帐篷顶上流淌
我倾听着童话故事
踏上人生的阶梯
漫步诗的天空时
母亲挤着牛奶阳光照暖冰冷躯体时
谁常常浮现在
祈祷和合十的双手间
——母亲的心依然在帐篷中
我从异乡沿着传说回家的那天
母亲的泪水
会从古老的黑帐篷顶上流淌
母亲的黑发将被岁月的白雪覆盖
母亲的额头将被皱纹侵占
泪水在帐篷顶上流淌的母亲啊
六字真言①不离口的母亲
您在为我们这些小鸟喂食
1995年8月1日
注:
西藏著名的"六字真言"(Om Mani Padme Hum,嗡嘛呢叭咪吽)或称观世音大明咒、大悲咒,各家解释不一。据达赖喇嘛解释, "嗡"字象征修行者不净的身、语、意,也象征佛陀清净崇高的身、语、意;"嘛呢"意为珠宝,象征行方便的各因素──为利他而求成觉之心、悲心及爱心。"叭咪"意为莲花,象征智慧。"吽"字象征方便与智慧合一。因此,六字真言大意是,藉修行方便与智慧合一不分之道,可将自己不净的身、语、意转化为佛陀清净崇高的身、语、意。
深冬,火焰般的您到哪里去了
岗措 作 桑杰嘉 译
我的家乡下了雪
覆盖了群山森林
吞没了夜晚
唯一的一丝温暖
我确实很冷
由于很冷所以
等待火焰般的您①
还没有伸出
充满温暖的双手
还没有显现
启明星般的眼睛
甚至可望不可即的远天虹霓
瞬间的闪烁
都没有
现在您在那里
——火焰般的您
夏天,我们要一起采花啊
夏天,我们要一起说梦啊
一如虹霓
无法捉摸
所以对您的一切
难以置信
但我躺在寒冷的冬天里
回眸火焰般的您
回眸,火焰般的您……
1996年8月23日
注:
"火焰般的您"指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由于中国官方多年抹黑达赖喇嘛的政治宣传和新闻封锁,有些藏人对外界缺乏了解,有时对达赖喇嘛也产生疑心("对您的一切难以置信")。但是,诗人最终还是企盼达赖喇嘛回归西藏。
岗措,作者笔名,本名Ghang Tso,西藏安多人,现居西藏。
失败过,但没有流过泪
噶玛巴 作 桑杰嘉 译
月亮似的花朵
在美丽的雪域夜空里
欢乐的波光起伏的
细雨吟唱的悲痛中
和彩虹的光环里
正义的微风吹起的白云
飘向北方
啊,这次
盛开着千万朵希冀之花
所以,悲哀与苦难已飞逝
酷爱的南风轻轻吹拂
蔚蓝的天空中
再次轻轻飘起欢乐的云朵
啊,既不富裕又不贫穷的感受
是艳丽的布达拉宫──您
光芒的窗户中
花蕊似的目光
噢,花甲的太阳
今天在温暖的阳光中
心中流淌的鲜血
都是为了正义
说一声
失败过
但没有流过泪
噶玛巴,藏传佛教中的噶举派(俗称白教)之最高持教法王,是最早拥有活佛转世制度的藏传佛教领袖。十七世噶玛巴乌金听列多杰(Ogyen Trinley Dorje 1985年—)被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和中国政府同时承认,目前驻印度达兰萨拉。
远方的情人
──给流亡的同胞
拔堆 作 桑杰嘉 译
远方的情人
我心中的花朵
您在雪山的那边
我在雪山的这边
闭起思念的双眼
泪水已落入心间
月儿上弦时
寄去了惦念的信
星儿回旋时
请给一个满意的答复
远方的情人
拔堆,藏族,现居西藏。
我们是流亡者
才旦嘉 作 桑杰嘉 译
没有找到方向的痛苦
象脓血一样流淌
盼雨的季节里
受尽贫穷一无所有的双手
在摸索一丝温暖
——我们是流亡者
盼的是雨水
爱的是花朵
偶尔哭泣的人们
已流向远方
我们感觉到黑夜般的可怕
将萤火虫之光
象早晨一样歌唱
——我们是流亡者
"我们是雪山的歌手"①哦
虽然脸上堆满灰尘
不要讲忧伤的故事
不要写悔恨的诗歌
我们是流亡者
我们的人生有前言无后记
我们的家乡是童话中的一个小岛
我们没有家
有也无人知道
我们是流亡者
1999年10月,西藏流亡政府成人学校
注:
引自西藏诗人益丹才让的诗句。
才旦嘉,藏族,在西藏时曾有大量诗作见于报刊。逃出西藏时曾3度被中共警察抓获、关押。1999年第4次成功逃到印度达兰萨拉。
点一盏酥油灯我们去游行
才旦嘉 作 桑杰嘉 译
别让我看你泪水湿透了的脸
因为,你站在枪口诉说骚动的历史
你将无法调整你的呼吸
请点一盏酥油灯我们去游行
狂风吹不灭酥油灯,暴雨湿不透酥油灯
请不要将失败与苦难的心送给我
因为,把它作为记忆来抚摸
会荒废你神圣的人生
请点一盏酥油灯我们去游行
撕开黑暗之幕,迎着曙光去游行
请不要将充满爱的诗朗诵给我听
因为,若痛饮美酒
你会掉进永远走不出的监狱
请点一盏酥油灯我们去游行
游行时可笑可哭,游行时可活可死甚至可以疯
2001年3月15日
夏工拉雪山
拉莫嘉 作 桑杰嘉 译
夏工拉雪山啊①
难道你一点也不怜悯
你脚下徒步跋涉的人们
难道那真是
他们命运的标题
前世所积的沉重的恶果
人生是
福祸相连的一次大迁徙
福祸是
唯一的胜负结合的征战
令人失望
你肩披一身海螺的素白
却包藏一副恶魔的心肠
你扑灭那些
无罪的虔诚者虔诚的心愿
冻僵他们
对正义的尊重、信念
失去爱心的夏工拉啊
那些冻断手脚
双目失明的人们
请你停止对他们无情的袭击
注:
夏工拉雪山位于西藏与尼泊尔之间。大部份流亡藏人都是翻越这座雪山逃往印度的。很多人在雪山上冻死、冻伤以致终身残疾。
魂随梦飘
──祭藏人起义纪念日
安乐业
谁还继续图着来世的画板
夜茫茫
天苍苍
地球可能反转
世纪必定要倒记
人们在四处飘泊
寻找
虽还没寻到
永恒的主题
魂
随梦
走个不停
梦
牵魂
轮回不衰
星星无泪
旋风无声
鹰犬汇聚在
雪山那边
啃着
不幸者的骨头
喝尽了呐喊
吐出来的
全是泡沫
魂
随梦
走个不停
梦
牵魂
轮回不衰
2002年3月10日,于印北达萨
2005年2月28日誊写于印度北方
安乐业(1970-),又笔名东赛,本名Namloyak Dhungser,西藏安多(今青海省海南州兴海县境内)人。曾任兴海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员。1993年5月被青海省公安厅逮捕。1999年流亡印度。2007年5月,移居澳洲。主要作品:藏文诗集《诗囚集》(西藏史上第一部狱中诗集),《雪被燃烧的夜晚》(诗囚集中译版),《藏人主张一瞥》(中文评论集),《谈真相促和谈—追踪记录达赖喇嘛特使第叁度中国之行》,《名为西藏的诗》(藏文版合译)。
魔幻的高原
安乐业
每一次刮风的时候
云在起舞,夹着雪片,带着雨滴
惊醒的野牛冲向天际
那里如水晶的天堂
似梦似水似初春的宣言
每一次敞开胸襟的时候
花在落泪,吐着芬芳,背着露珠
翱翔的雁群盘旋于山峦
一切如回归的奔波
似显似暗似黎明的笑容
每一次仰望高空的时候
心在跳动,迎着遐想,牵着思索
闪烁的繁星流向银河
沉默如无边的再现
似牛郎似织女似远征者的渴求
1998年11月27日,于日喀则
来自远方的歌
——给唯色
布琼索南 作 傅正明 译
我身陷一间灼热的房间
光芒在天花板闪耀
一个皮沙发邀我
放鬆一下脊背
可我的心在跳动
奔向村边的小河
扶着皮绳小桥
随风摇荡
在那布满灰尘的院子里
我被捆在一块石头上
因为妈妈每天要在地里劳作。
这里的灰色房子盯着我
列车上的人们
寒颤,躁动,疲倦,孤寂,迷茫
盼望另一种生活版本
我的心神奔向
那个蝎子山头旁边的村庄
那里杨柳沙沙作响
那里我曾困在一间着火的农家茅房
此刻我是风中飘浮的
一株蒲公英的绒毛
你怎么样,我的叛逆?
我看到你也陷在疯狂都市遥远的一角
在昏黄闪烁的星光下
你的沙发邀你坐下了吗?
抑或是墙上的眼睛
盯着你全身肌肉的每一次抽搐?
我看到你的心流淌开去
奔向你群山之间的家园
在蓝天下
在敏锐的星星注视之下
我在远方歌唱
你和我都是格萨尔王的强弓
射发的鸣鏑的碎片,
你和我都是雅鲁藏布江
浇灌的麦穗
每一天打开互联网
我的心都会担忧
你失踪的新闻
像卓玛加①一样被投进一间牢房
在他的《骚动的喜马拉雅山》
成为书林一景的前夜;
像被带走了不知下落的加羊吉②一样
在她刚刚製作晚间新闻之后;
像那个在黑暗中被捕的说唱艺人③
在他的歌声融入风中之前;
像那个帕廓街的老妇人
跟着消失的是她转动的经轮
我在远方歌唱
你和我都是密勒日巴煮过蕁麻的
瓦罐的残片;
你和我都是阿尼玛卿神山上
同一株柏树芬芳的落叶
我在这里流亡,脸上皱纹加深了
树叶纷纷飘落
你在帝国都市磨礪锋利的笔
你的每一个词都测量过
每一次呼吸都检查过,每一步都有人跟着,
可你的笔随着故事起舞
以另一种语言传到我的耳边
我在远方歌唱
你我是撒在同一首诗中的词语
那是更敦群培④囚室里写下的绝唱;
你我都是雍日本⑤之剑碎裂的残片
那是穿刺四月之夜的长剑
有一天
你和我
将在幽暗的拉萨酒馆
吃碗"涂巴"⑥;
你和我将化作
雪狮
漫步在念青唐古拉山头
注:
①卓玛加:原北京大学某研究所研究生,2002年即将获得硕士学位之前,走访西藏各地并撰写《骚动的喜马拉雅山》,次年流亡印度,一年后返回西藏,2005年被捕,以"骚动和颠覆国家罪"判处十年半有期徒刑。《骚动的喜马拉雅山》一书已由国际笔会西藏流亡作家协会出版。
②加羊吉:青海电视台藏语编导、西藏歌手、藏语作家,2008年4月1日被青海省安全部门拘押二十多天,后因"证据不足",以取保候审的名义交付巨额罚金才获释,目前仍就职于青海电视台。2008年夏天,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她的专着《爱与痛的随想》。
③可能指青海果洛州着名说唱艺人达贝,在安多民间被称为"果洛达贝",于2008年4月一度被拘押。
④更敦群培 (1903-1951) :近代西藏的着名学者、画家、诗人、翻译家,西藏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师。1946年在拉萨以涉嫌"印造偽钞"的罪名被捕,实际原因可能是他在旅行印度期间捲入"西藏革命党"的活动。1950年十四世达赖喇嘛亲政后大赦政治犯,更敦群培因此获释。
⑤雍日本: 五○年代汉藏武装冲突中藏人眼里的康巴勇士,据米克尔•登海姆(Mikel Dunham)的《菩萨勇士》(The Buddha's Warriors)一书,雍日本于1956年4月在理塘寺战死。
⑥涂巴:一种西藏传统风味的麵条,或称疙瘩麵,拌有犛牛肉、白萝卜丝和藏式辣椒。
布琼索南(Bhuchung D. Sonam),生于西藏,从小随父母流亡印度,曾获印度巴洛达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现在美国波士顿一所大学深造,兼用藏文、英文写作,着有英文诗集《西藏蒲公英》(Dandelions of Tibet)和《二元冲突》(A Conflict of Duality, 2006),编有藏人以英文写作的诗集《流亡的繆斯:西藏流亡诗人选集》(Muses in Exile En Anthology of Exile Tibetan Poets)。
今夜,我是天葬台
哲江 作 桑杰嘉 译
死而复活的传说
是对任何人无法诉说的遗嘱
我如何继续为你保密
今夜,我将尊崇谁为怙主
那一夜的恐惧
改变了神鹰的方向
一切的一切
从此应该结束
所以
我是天葬台
为了选择
苦苦等待
等待哪一位远客
今夜我是天葬台
心灵终将复活的天葬台
尸体可能复立的天葬台
日夜给予我的痛苦
是我可爱的归宿
天葬台常见复活的歌手
天葬台是神鹰回归的家园
如果群山企盼神鹰
请让神鹰无数次凌空而飞
神鹰回来时
天葬台上飞舞着灵魂和福运
神鹰远离时
天葬台上充满悲哀的泣哭声
神鹰啊!
我的命运没有回眸之前
充满和平与爱的人世流向了何处
天葬台有多少不该死的遗嘱
今夜,天葬台上西风起
天葬台,是故园的邻居
今夜我是天葬台
我想念神鹰
哲江,系作者笔名,本名Druk Jang,现在在西藏任教。
地平线
丹真宗智 作 傅正明 译
你从家园抵达
这里的地平线
从这里——走到那里
一条地平线
接着另一条
每一步
都是一条新的地平线
数一数脚步
记住数目
捡起白色的卵石
捡起有趣的
奇异树叶
在拐弯处
在周围的岩石上
刻个记号
因为你也许需要
回家
丹真宗智 ( Tenzin Tsundue ),出生于印度的西藏难民,在孟买大学攻读英国文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着有英文诗集《穿越边界》( Crossing the Border,1999) 和诗文集《转圣地:一个故事和11首诗》( Kora:A story and Eleven Poems,2002)。
诗色
格托 作 傅正明 译
绝望是蓝色的,无奈也是蓝色的
因为,大海也倾向蓝天而挣扎
思念是白色的 ,伤心也是白色的
也许有滴泪滴沥的音色竟会发光
仇恨是红色的,压迫也是红色的
只有一面旗帜染红了雪域的本色
这蓝天喷满云彩的思索,也许是不同渴望的倾向
因为,我主宰了一个无色的孤岛
2006年6月3日写于印度达兰萨拉
格托,西藏安多人。先后毕业于兰州市西北民族学院藏语系藏汉双文秘书专业、外语系英文专业。曾任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委办公室、县藏语委会藏汉双文秘书。2001年9月流亡到印度。现为由西藏6大寺院之一塔尔寺寺主阿嘉仁波切建立于印度北部达兰萨拉的综合文化编辑中心主编。
废墟上的蓓蕾
丹真宗智 作 傅正明 译
假如爱是一个苏醒的黎明
我就是最后一个淡化的梦
假如爱是个清醒的启程的旅人
我就是他遗忘在旅店里的头巾
假如爱是一条漫长曲折的路
我就是路边一块迷恋阳光的卵石
假如爱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溪流
我就是溪边一株枯萎的草
假如爱是死后的再生
我就是上帝忘却的 147岁的老人
假如爱是一朵绽开的玫瑰
我就是开花时消失的蓓蕾
假如爱是人生光顾的加持
我就是人生白眼相看的人
巨雷震动大地
从地平线的一端到另一端
在屋顶上,我想稳住
走到地上。然后
轻轻地,飞机掠过
在夜空中闪光
一闪而过
曲线
如鱼鉤
闪烁的双眼成为一点
如闪烁的星
闪烁
闪烁
闪烁
消失
在干冷的凝视中
我的泪水凝固
我无法闪烁
绿茵茵的原野
从这儿到地平线
点染着小圆点
叁个小圆点
差不多在中间
一个小的朝左——
叁个塑料袋
一个血红色
一个肝褐色
一个白骨色
一阵风吹过
闪光的浅绿色翻波澜
塑料袋在漂流
膨胀
铺展在绿茵茵的原野
我在一艘纸船上
贴上邮票
冲到岸边
咕嚕咕嚕
它载动了许多故事;
它们搁浅在伤疤上
一阵阵泡沫形形色色的眼睛
我用我自己的眼睛观察
詰问我自己的出路
那些眼睛瞬息一闪便不见踪影
我的西藏特色
丹真宗智 作 傅正明 译
叁十九年流亡
没有哪个民族支持我们
没有一个有血性的民族!
我们是这里的难民
一群失去祖国的人们
不属于哪个国家的公民
西藏:世界同情的库存品
虔诚的僧伽和多泡沫的传统主义者
十万卢比和几千个零头
混合得好,浸泡在
各种同化的文化霸权中
在每一个检查哨所岗口
我是一个"印度藏人"
我的身份证
每年换一次,鞠躬一次
一个在印度出生的外国人
我不止是一个印度人
除了我的多皱褶的藏人面孔
"尼泊尔人?""泰国人?""日本人?"
"中国人?""那加人?""曼尼普尔人?"
但从来没有人问我:"你是西藏人?"
我是西藏人
但我并非来自西藏
从来没去过那里
我却梦见
死在那里
记那尊被砸得疼痛四散的佛像
唯色
离开拉萨二十天了
常常想起那尊脸被砸扁的佛像
是在冲赛康居委会门前的一个小摊上
远远地,我就看见了它
我本是去冲赛康市场买些蕨麻
可是看见它,就被突如其来的忧伤击中了
我不由自主地走向被砸成那样的它
感觉它有生命,正疼痛地依靠着货架
脸被砸扁,胳膊被砍断,而且拦腰被斩
它就那么疼痛地靠在货架上
它的周围是酱油、豆瓣、色拉油和一卷卷卫生纸
全都来自早已进入我们生活的中国内地
它的脖子上挂着曾经精美的镶有彩色石头的项饰
它的怀里还有一个狮面人身的怪兽
一起放在一座残缺的佛塔上
而从前,都被供奉在哪些神圣的寺院或虔诚的家庭?
它就那么疼痛地靠在货架上
神情虽然静如止水,我却痛入骨髓
我忧伤地看着它,彷佛看见了一个故事的发生
以及,故事后面的历史和现实
我啊,我真的能够感受它和我隐隐的缘分
像融化的雪,从高高的山顶漫过我的身心
摆摊的小贩双手抱着膝盖
向我兜售:"买吧,老佛像哦,很好看不是?"
"什么时候被砸成这样的?"我问
"文革嘛,当然是文革啦。"他仰头又说
"多少钱?"我真的很想买下,很想带回家中
可是这个来自江西的小贩一口咬定"叁千"
使我只好遗憾地、难舍难分地、从此惦记地
离开了这尊被砸得疼痛四散的佛像
我仅仅拍摄了几张照片
仅仅,在想念的时候,时不时地打开电脑看看
朋友说,也许是崭新的佛像,为了卖个高价
故意被砸成这样,然后编造了一个文革情节也说不定
是啊,说不定真是这样,可是疼痛犹在
我只有写下这些文字来释怀
2007年5月14日,北京
唯色(Tsering Woeser,1966-),全名茨仁唯色,生于拉萨,籍贯四川甘孜德格,从小在四川藏区和汉区长大,祖父是江津汉人,祖母是藏人,父亲泽仁多吉年轻时随解放军入藏,母亲为藏族当地贵族的女儿。1988年,唯色从成都西南民族学院汉语文系毕业,当过甘孜州报记者;1990年回到西藏,长期担任拉萨《西藏文学》杂志编辑。2003年1月,唯色撰写的散文集《西藏笔记》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几个月后该书被中国当局查禁。唯色不接受编辑部的思想教育,并拒绝接受杂志社编辑部委派的其他工作,离开拉萨。杂志社编辑部上级主管单位西藏自治区文联因此将她作离职处理,并发表《西藏文联关于唯色新作〈西藏笔记〉的审读意见及其处理建议》对她进行批判。后来唯色脱离国家事业单位体制,成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