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无孔不入的中国间谍
贯穿本书大部分章节的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对作为“中国在澳洲第五纵队”的海外华人群体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据叛逃的中国驻澳使馆秘书陈用林透露,中国在澳洲建构了一个拥有一千多名间谍的网络。当时,很多澳洲人认为这个数字被夸大了,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数年之后,人们发现澳洲的政治和科技情报大量被中国窃取,不得不承认陈用林说的是真话。
汉米尔顿在书中描述了澳洲情报安全部陷入共产党“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实。澳洲情报安全部新楼尚未完工,其建筑蓝图就落到中国手上。其总部对面、仅仅间隔八十米的建筑用地被有中国军方背景的商人梁光伟买下。另一栋也只有八十米间隔的五层公寓大楼,是可以监控情报总部出入车辆的完美地点,也被一家有解放军背景的公司买下。负责首都领地的首席部长安德鲁·巴尔接受梁光伟公司的邀请,为其动工仪式铲土。他指责质疑意见是“种族主义”,并声称,如果说此事造成国安问题,只能怪情报总部自己为什么要离住宅区这么近。
上世纪九零年代中期以后,中共利用强劲的经济增长支持其庞大的外宣计划,迅速弥补了六四屠杀造成的中国海外侨民的离心离德,让该群体变成了“一支具有高度协调性的民族主义势力在政治上动员起来,以其跨越国界的忠诚,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产生影响”。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全职的、训练有素的间谍或特务,只是外围的情报搜集者和利益攸关者,在澳洲,他们的数字远远超出一千人。
汉米尔顿经过艰苦的调查,整理出几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型人物的故事。被澳洲政府注销永久居留身份、退回入籍申请并拒绝入境的中国富豪黄向墨,公开在中国媒体上鸣冤叫屈;在澳洲的中文媒体上,近百家华人社团发表整版广告表达支持。汉米尔顿指出,黄向墨所担任会长的澳洲和平统一促进会,乃是澳洲最高级别的中国统战组织。黄氏在国内卷入广东地方官员腐败案,脱身来到澳洲之后,投靠中共级别更高的统战和外交官员,在澳洲的生意遂风生水起。
另一名澳洲华裔富豪祝敏申,原本是研究中国古文字的学者。其父亲和爷爷在毛时代被打成右派、反革命,惨遭迫害。一九八四年,祝氏留学澳洲;一九八九年取得身份,大概是六四之后澳洲政府对中国留学生的政治庇护。此后,祝氏完成博士学位,申请教职受挫后,转而经商,创立服饰工厂,又与中国国企中信集团合作,做中国服装销售,获利盛丰。六四屠杀和家族苦难史不再是这个风度翩翩的儒商重新投靠共产党的障碍。祝氏创办《澳华时报》,收取北京的津贴,转载中国官媒的文章;又成立教育机构和私立学校,取得为中国留学生申办签证的资格。祝氏还是悉尼大学孔子学院的董事,联邦华人部长级顾问会成员,工党参议员邓森因接受其贿赂垮台。
还有一位在澳洲政坛翻云覆雨的名流杨东东,一九八九年末来澳洲之前,是上海市共青团某部门的副书记。来到澳洲后,杨氏“拼死拼活”地取得六四屠杀后澳洲供给中国留学生的居留签证,一度参与民运活动。数年之后,杨氏转而成为中共在澳洲最坚定的支持者、中国侨联海外委员、奥运圣火活动“纠察总队”总指挥。杨氏随即参与澳洲地方政治,颇有斩获。汉米尔顿指出,二十多名华裔澳洲人参与新南威尔士州各地方议会的选举,当选者之中有六七位与中国统战组织有关。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