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4月,我和另外三十九名空军海军男女士兵,被周恩来亲自批准的掺沙子方案选中,从东海舰队和海军空军总部,来到当时的国务院出版口报到。我和另外十五名退伍兵被分配到人民出版社,旋即分赴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读书。三年后毕业回到各自的出版社。
1978年底,胡耀邦主导的平反高潮中,曾彦修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人民出版社。
曾彦修虽然活了近一百岁,二十几年还是漫长的岁月。这二十几年肯定不是愉快潇洒的岁月。尤其是他的儿女,失去了正常上学工作的好机会。心中有气有怨有恨,是人之常情。问题是:造成曾彦修及其子女苦难的,并不是我们这些与他的子女年龄相当的掺沙子退伍士兵。
他无力反抗造成 他和子女苦难的制度。更不敢反抗具体的责任人毛泽东周恩来。毛周虽然已经死了,他还是不敢对死老虎略有不敬。气出不来,心中难受,只好把一腔怒火,发泄到我们这些同样被权力作弄的退伍士兵身上。他现在也有了权力,就对这些退伍士兵看不顺眼,使我们这些年轻人莫名其妙。
大地主刘文彩的哥哥刘文辉是四川大军阀。他的儿子刘元彦当时在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当主任。由于出身大军阀,直到曾彦修回到人民出版社之后才被发展入党。在刘元彦入党通过的支部大会上,我们哲学经济学历史学三个编辑室的党员全都参加。个人发言的时候,曾彦修作为领导,首先发言。他说:“我是刘文辉治下的良民。”还说了一些别的。我在发言中希望刘元彦入党后超脱一点,不要和别的编辑室领导争夺那一点蝇头小权。我这样说,是因为自己深受编辑室主任副主任争斗之害。曾彦修听我这样说,就训斥我“不严肃”。他说:“超脱是佛家用语,怎可用到党的会议上?”我立刻站起来大声地说:“良民是日本鬼子的用语,你说了就严肃吗?”当时的曾彦修目瞪口呆,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个小青年胆敢对他反唇相讥。在场所有人都被我的“鲁莽”吓傻了。会场上顿时鸦雀无声,静如死水,很久都没有人说话。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