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5号,中国的知名作家李承鹏通过他的新浪微博,公开表示,他要在成都参选基层的人大代表。从那以后到现在,已经差不多有上百人通过微博,表示要参选中国的基层人大代表。
其实这个要求在中国从来就是依法有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第一章中的第三条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区县,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按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以对于这场公民参选运动,中央党校的教授学者王长江说:“不管独立参选人的个人意图是什么,这种参与都意味着人们更希望自己来当家作主,而不是别人代替当家作主。”
在李承鹏以及其他的独立参选人通过微博引起了巨大社会反响的同时,我很快也看到了官方的反应。首先是《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在李承鹏宣布参选的5天以后、也就是5月30号,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独立参选人应从微博回归现实》。其中最关键的一句话是“独立参选人中最受互联网关注的,是那些一直在学习西方反对派的人,他们试图把中国求同存异的包容性文化推向对抗性文化。”在这篇社论的结尾,作者还以威胁性的口吻警告说:“中国政治现实的弹性,不会是无穷大的,试图突破它的临界点,不是负责任的表现,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制造政治风险。”
对此,新浪上的一位博客、叫做白平,点评说得很清楚。他是这么写的:“中国国情下的选举,一直就是摆个过场,装个样子,皇帝的新装一穿就是六十多年,人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百平接着说:“《环球时报》这篇文章告诉人们:狼来了!它告诫狼:最好的选择是合作,有益于自己“获得成功”——这是利诱;不要突破 “临界点”,否则就是“制造政治风险”,政治现实的“弹性”是有极限的——这是在威胁。意思很明确,独立参选人也可以参加进游戏中来,但不能“破坏中国社会目前的运行规则”。
当然,对于《环球时报》的这篇文章,参选人,比如李承鹏、还有像五岳散人,都给出了他们自己的回应。而像公民独立参选这样的重大事件,当局对此的反应当然远远不止于《环球时报》的一篇社论。
在6月3号,北京市委宣传部、还有成都市委宣传部都对本地的媒体发出了“不可报道李承鹏等人参选活动”这样的命令;而中央电视台在6月8日的《新闻联播》里,更是高调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之口,表示独立参选人没有法律依据。而几天之后、也就是6月9号,中宣部的内部命令中,已经以党国一贯的手法,把独立候选人参选定性为国际反华势力操纵的政治事件,要求所有媒体不得再报道相关消息。
这样一系列的打压手段出笼,当然不是没有威力的。在6月14号,我看见李承鹏在他的微博上说,“刚刚,一个社区的男性公民有些紧张地对我说‘我不关心政治’;刚刚,一媒体人士居然也说‘中央不是反对了吗?’;刚刚,一婆婆也安抚‘没关系,你还年轻,以后兴许就不反对了。’”说到这,李成鹏还引用了他认识的一位记者的话,《潇湘晨报》袁复生说:“他们要的就是这效果啊。”
不过对于这一切,这场刚刚展开的公民独立参选运动,远远还没有结束。我还在每天继续关注李承鹏、刘萍、五岳散人、以及其他独立参选人的微博,还有那千千万万由此而发表的评论。所有这些参与讨论的网民,特别是那些独立的候选人,此刻他们都是正在书写历史。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