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网加大对微博信息的监控及过滤(萧强)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这是一家叫做“博讯”的海外网站登出来的,内容是上个星期对于新浪股价暴跌的回应。

0:00 / 0:00

新浪股价之所以暴跌,据说是因为新浪微博可能没有拿到营业牌照,而博讯网站上登出的所谓内部人士的消息则说,新浪加强了自我审查,也积极和相关部门配合,所以不会不通过牌照的审查。

看来官方对于控制微博的社会影响,仍然是充满了信心。在博讯的这篇文章里,借这位国新办知情人士的口,还说出了一系列新浪内部审查的详细信息。

比如说,目前新浪敏感人物的微博据说已经被加上了三层过滤,包括延迟显示、双重敏感字词和暂时隔离的功能。还说,相关部门也在新浪的配合下,对新浪100万粉丝以上的微博用户做了详细调查,建立了特殊的档案,包括他们的IP地址以及发帖时间的资料。而对于5万粉丝以上的用户,也正在进行调查,新浪内部更是发出通知,说是尽量让一些有影响力的用户的粉丝保留在5万以下,免得引起麻烦。

这些消息,博讯的文章确实说得有鼻子、有眼。而这个内部人士在文章中还说,对新浪最重要的合作是对于对议题的设置,新浪管理团队会和国新办等保持24小时热线,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会保持基于“分钟”的沟通,确保一些破坏稳定的话题不会转播。

最后在这篇文章里,他还说,国新办也会对一些不影响稳定、揭露出来有利于改进工作的事件放行,它鼓励新浪制造“话题”;甚至说国新办有时还会主动给新浪微博提供“线索”,它希望新浪微博能够保持人气,压住其它微博,以引导舆论。

这条无法证实的消息,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因为从消息的内容来看,很像是中国网络上发展的现况。中国的网络审查官员们确实是嘴硬心慌,一方面讲话的时候信心满满,总是说能够控制网络舆论、包括微博上的民意;但实际上他们恐怕也心知肚明,那些最大、最有社会影响的议题目前并不仅仅发生在那些所谓百万粉丝以上的意见领袖,而是发生在那些粉丝可能只是数百数千、但是密集交错的微博群中。那些所谓“抓住了头就行”的老思维方式,在微博的空间,恐怕他们自己也知道是不可能长期行之有效的。

在我看来,微博作为一个舆论空间,对于一向审查、控制信息的专制制度来说,像是一个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的一个软组织。虽然现在专制制度不至于因此致死,但是由微博导致的网络民意正在改变中国,已经是一个事实,而且将继续成为更大的事实。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