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华社》关于江西铜业排污责任推给历史的调查稿(郑义)

12月7号,《新华社》发表了一篇不错的新闻调查稿,题目是“上市公司排污,责任推给历史——江西省乐安河流域遭污染调查”。

0:00 / 0:00

这篇调查披露,江西铜业集团下属多家矿山企业历年将废水排入乐安河,祸及下游数十万农民。农田抛荒、癌症高发、血铅超标、水质恶化,当地百姓苦不堪言。然而排污企业仍依据20年前一次调查结论的标准赔偿,摊到受害群众手上,人均不足一元钱。

最有意思的是,面对现状和怨责,江西铜业集团却打出了一张历史牌,说当地早在唐宋年间就有过采铜历史,污染主要是由历代废弃的采矿区产生的,现代企业不应代历史受过。

《新华社》的这篇新闻调查稿一发表,立即掀起了强烈的舆论。

人民网等中央级媒体、诸多财经媒体、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或者是跟踪报道,许多外地省市的地方性媒体也上阵助拳。短短一周之内,相关媒体报道转载量已经有一千余篇,新浪、腾讯相关微博有数千条。

可是江西铜业面对汹涌舆情,却相当沉得住气,回应了一篇轻描淡写的公告,称“公司生产经营正常,安全环保设施齐全、并运行平稳。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全部达标排放,近期无任何突发性环境保护事故发生。 ”

这就怪事了。既然全部达标排放,那么大面积农田抛荒和众多癌症病人又从何而来?《京华时报》一篇评论文章触及了关键。污染企业和环保部门一直以地表水检测正常为由,证明排放达标,其实,判断重金属污染的关键指标,应该是土壤检测数据。

那么,是江西铜业集团和当地环保部门缺乏这一基本知识吗?恐怕没有人能相信。去查一查警察与匪盗之间的利益关系吧。当今之世,谁又不明白其中之奥妙呢?

这次江西铜业集团污染舆情可谓激起公愤,其引爆点在于把责任推到古人的身上。

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最重要的环境污染主体江西德兴铜矿环保主任有一番语惊四座的说辞,他认为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废弃的古代采矿通道里的废水。

《深圳商报》的标题为“江西铜业祸及40万群众,称责任在唐朝、宋朝”;《中国质量报》发表评论“江西铜业污染黑锅竟往祖先头上扣”。一时间,群情激愤,大有“围剿”江西铜业之势。遗憾的是江西铜业竟然也就哑口无言、没词了,否则大家还可以再瞧瞧热闹。

依我之见,这次讨论尚未触及到一个基本的环保观念,就是环境容量。唐宗宋祖时代那一点简陋的生产能力,尚不能构成对环境的污染。也就是说当时排放的污水,尚在环境容量之内。比如大江、大河,尿一泡尿、拉一泡屎、倒几个马桶,并不能构成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污染,因为大自然有强大的自净能力,所谓流水不腐,那水照样是可以洗菜做饭的。

我小的时候生长在长江、嘉陵江边上,城市污水、工业废水统统流入大江,但江水清澈洁净,船家们直接从江里舀水饮用、做饭;城市居民的饮用水也是直接从江边担上来的,最多是用明矾在水缸里搅几圈,沉淀一下泥沙。

长江的污染与古人无关,只是在进入上世纪下半叶之后,沿江密布的工厂、人口膨胀的城市,纷纷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大江,超过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这才形成了污染。

在争论温室气体排放责任的时候,中共政府也有相同的逻辑,称今日之空气污染是几个世纪积累下来的,主要责任应该由西方工业国家来承担。这话咋听上去,不无道理,仔细一想不对了。早期制造业可以污染伦敦、纽约,那与全球暖化够不着边。因为那一点点温室气体排放,跟地球的自净能力相差甚远。

(文章只代表特约评论员个人的立场和观点)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作者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