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国集团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法国总统萨科齐、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二十国家的财长等要员和学者日前齐聚中国南京,参加了在那里召开的国际货币体系高级别研讨会。虽然与会人员阵容强大,但研讨会却无果而终。

0:00 / 0:00

路透社星期五发自北京的一则相关报道说,20国集团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步伐如蜗牛般缓慢。为此, 中国上海财经大学国际金融学教授丁剑平博士表示:

“二十国集团的出现就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粘在一起几乎不可能。不能粘在一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那肯定是蜗牛式的。本来是七国,现在是二十国。这样搞下去的话因为谁都不能主导,谁都不能主导就很难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一个意见。”

虽然20国集团中谁都很难主导, 但涉及到美国和中国的问题相比还是更加突出。美国花旗银行的分析师史蒂文-英格兰德表示,除了美国以外参加研讨会的所有国家都试图想法设法不再把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虽然美国本身竭力保持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但却让美元相对其他所有国家的货币进行贬值;与此同时,中国希望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储备货币,但却不想让任何人在不经中国允许的情况下任意购买。英格兰德认为中国和美国的想法都十分天真。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教授徐滇庆博士表示,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关系重大, 慎重为先

“在金融改革上,如果没有把握宁可慢一点,走快了翻车,损失很大。日本的教训我们到现在要好好吸取。慎重是第一重要的。”

针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中国要求将人民币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在1969年就设立的“特别提款权”之中。 然而, 美国认为, 人民币要想进入“特别提款权”的一篮子货币之中,中国央行要独立,中国必须开放国际收支中的资本账,让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为此,丁教授表示,如果按照中国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计算, 人民币必须进入“特别提款权”之中:

“因为‘特别提款权’是全球按照GDP和贸易的程度来算的,倒不是中国央行的独立性问题,最关键是资本账户开放的问题。资本账户的开放主要是中国国内资本市场太小的一联串的问题。中国如果在这金融上让步的话,就牵涉到中国金融市场的动荡问题。”

中国金融市场动荡就可能引发中国社会的不稳定。丁教授认为, 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虽然对中国是件好事, 但目前中国政治稳定是头等大事, 中国不会为了让人民币进入“特别提款权”而在央行是否独立和资本账户是否开放两方面让步。不过, 徐滇庆博士表示, 中国人民币是否进入“特别提款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是个“双向和双边的问题”

“世界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世界。至于说人民币需不需要加入IMF的‘特别提款权’这是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因为随着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不参加也得参加,就是怎么参加的问题。”

“特别提款权”这一个篮子中曾经有16种货币, 现在只有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被称为“纸黄金”的“特别提款权”是国际间 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会员国在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特别提款权”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定的其他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